撰文.林人芳 攝影.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劉立雯
「黑熊其實是很有靈性的動物!」今年1 月世界宗教博物館舉辦了一場與熊有約的「黑熊來了:臺灣黑熊人間奇遇記」座談會,邀請來農業部生
撰文.陳盈霖
「學的是獸醫,修的是佛法」,對他來說,對動物真正的慈悲,是讓牠們回到屬於自己的生態鏈
烈日正午,平日穿梭於無生道場林間的清風,似乎無力抵擋過於熱情的炙陽
撰文.紫式部
自然界中,人和熊的相處,是靈性生態中棘手的一環。雖然許多動物學者倡導保護黑熊,像是「黑熊之母」黃美秀投入臺灣生態對黑熊所做的貢獻,然而,人類不太能夠和熊自然而
撰文.林人芳 攝影.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劉立雯
「黑熊其實是很有靈性的動物!」今年1 月世界宗教博物館舉辦了一場與熊有約的「黑熊來了:臺灣黑熊人間奇遇記」座談會,邀請來農業部生
撰文.楊宏國
你看著電視上花蓮光復鄉的災難,淤泥塞滿街道,日光黯淡,彷彿末日,你說:「找一家喜歡的去玩泥巴。」於是,你帶著鏟子和水桶,搭上滿是殷切臉孔的列車,前去花蓮。
撰文.陳瑞貴
創造和善共好永續家園
小朋友指著水池大呼:有魚耶!依稀一甲子前的童年,趴在河邊看魚兒成群悠游,是生活的日常,當時流行一首兒歌《魚兒水中游》,想像樂悠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