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紫式部
是不是覺得,現代生活聲色犬馬、五光十色,會讓人性放縱,可以讓物慾享受和隨波逐流的資訊娛樂麻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沉浸其中。也許到了日暮之年,才來後悔自己過了無意義的一生,浮生若夢,南柯黃梁,你是不是懷念已經好久不見的自己?
有太多好玩、好聽、好看和好吃的,誘惑著你,糟蹋著你,你不由自主,如何轉身?
老子不是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老子沒有辦法想像的現在眩光般的生活,更容易盲目和發狂。但老子繼續說:「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你想過一個更有意義的覺醒的生命嗎?請轉身,離開所有誘惑你的事物。
從生活中懂得跟誘惑喊停開始吧,用佛法的戒律過一種清醒有意義的人生。
靈鷲山多年來的「寶華山居家五戒暨菩薩戒,」其實,就是一個轉身發現覺醒的機會。
就如華嚴經的字句:「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應當一心持淨戒。」戒,就是生命的轉身。
不僅菩薩道從持戒起端,用現代白話文來說,戒如明燈,指引您生命的方向,如船筏安波彼岸,如清水洗滌污垢。另一方面,放縱你的身你的心你的靈,就如黑暗、險浪和濁水,是渾渾噩噩的生命,是豬欄中的幸福假象。
今年的寶華山居家五戒,訂於十一月,為期7天,在靈鷲山聖山寺。
寶華山的居家五戒(Five Lay Precepts) 並沒有一個特定的、獨立的「由來」故事,而是佛教在家居士共同遵守的戒律,源於佛教的基本戒律體系。其中包含了五戒和十善。
以下是寶華山居家五戒的詳細解釋:
五戒:
- 不殺生 不殺害任何有生命的東西,包括人類和動物。
- 不偷盜 不未經允許,私自拿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 不邪淫 不從事不合法的性行為,如婚外情、強姦等。對於在家居士,通常指不與不合法的對象發生性關係。
- 不妄語 不說謊言,不欺騙他人。
- 不飲酒 不飲用會使人失去理智的酒類或毒品。
雖然五戒是佛教的共同戒律,寶華山作為佛教道場,其對五戒的強調和實踐可能更為具體和嚴格,以符合其宗門特色和修行目標。具體來說,寶華山可能在以下方面對五戒有更深入的詮釋和實踐要求:
- 更廣泛的涵義:
寶華山可能將五戒的涵義擴展到更廣泛的行為和思想層面,例如,不殺生不僅指不直接殺害,還包括不間接導致生命受損的行為。不偷盜不僅指不直接偷竊,還包括不貪婪、不浪費等。
- 更細緻的規範:
寶華山可能對五戒有更細緻的行為規範,例如,在不妄語方面,可能對說話的態度、語氣、場合等都有更嚴格的要求。
- 更強的實踐性:
寶華山可能更強調將五戒落實到日常生活中,通過具體的修行方法和指導,幫助信徒更好地實踐五戒。
- 與修行目標的結合:
寶華山可能將五戒與其修行目標緊密結合,例如,以五戒作為基礎,進一步修行禪定、智慧等,最終達到解脫的目的。
總之,寶華山居家五戒的由來,本質上是佛教五戒的傳承和實踐。
心道法師說:「受持菩薩戒是為了讓佛法永續,讓三寶永存,讓我們生生世世都能學習佛法,進而接引眾生學習佛法、離苦得樂,種下成佛的種子。」
2002年起,靈鷲山依止心道法師指示,以「律宗第一山」寶華山律儀傳戒,戒期中每項儀軌均遵循寶華山定制,嚴謹凌厲的戒壇精神,成為靈鷲山傳戒的主要恪守,更為歷屆傳戒三師和尚所讚嘆。 心道法師時常告誡弟子:「戒,就是在生活中把心調好,我們許多的不善行,必須依止戒律來過濾生活中粗魯的思維。在攝心中與戒合一,才能得到戒體;而持守菩薩戒就是不傷害一切眾生,進而接引眾生共成佛道。」五戒是對自身諸惡莫作的提醒,而菩薩戒則蘊含了積極度眾的宏願。
■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2025/8/31 (受戒名額已額滿!)。
■ 報名資格:年滿18歲,對佛法具正知正見,並護持戒會-行願功德主(含)以上。
■ 戒會日期: 起訖時間:
11/13(四)上午09:00-10:30報到安單(國外求戒弟子,提前入住及退宿日期務必註明清楚,以利安單)
11/19(三)下午16:00圓滿
■ 受戒功課:《慈悲三昧水懺》七部、《金剛經》三部、《八十八佛大懺悔文》二十一遍,功課務必在報到前如期完成,若未完成請勿報到參加受戒。
Views: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