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呂政達
烏克蘭北方某座城市,有一座巨人的雕像,他的手奮力的推著石牆,這是勇者的圖騰。當烏克蘭戰火連綿3年後,想起這座石雕,不禁升起無限的感嘆。
那座雕像還在嗎?這3年多,烏克蘭人民受盡戰火摧殘,但夾在強權過招的賽局,國際局勢詭譎多變的衝突時代中,烏克蘭似乎已成為一隻過河的棋子。事實上,每個在戰爭中失去的生命,來不及長大的青春,善人卻沒有善報,這是戰爭的無謂代價。
通常戰爭後會留下兩種紀念碑,一種是勝利者的征服碑,但一將功成萬骨枯,背後是多少埋葬黃沙的亡靈。
另一種,當然是慰靈碑,如越戰紀念碑,刻在上面的每個名字,都在無聲的控訴戰火的無情。
人類沒有學會的真的就是戰爭的教訓,不幸的,我們也活在這樣一個戰爭的時代。約翰藍儂的歌〈想像〉,也還是烏托邦式的頌歌。
當然,也有阿育王柱,這樣從戰爭中懺悔後所建的紀念碑。相傳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早年殘酷好戰,但在目睹戰場的殘忍景象以及高僧的度化後,在恆河流域和各地建造阿育王柱。
歷史上的阿育王柱其實也是一個提醒,從戰爭走向佛法的和平,在古印度,曾經有一位君王這樣的做到。
通往靈鷲山無生道場的入口以阿育王柱為起始,也是這樣的象徵,告訴來者,容或外頭有戰爭、有風雨飄搖,心內有衝突的瞋恨的種子,但從這條朝山的路開始,就把戰爭放下來,進到山間和寺廟的清淨無爭。
所以,你應該把來到靈鷲山,當成一場從戰爭走向和平的心靈小旅行,最終在佛法的氛圍內,藉著禪修,在方寸之間體會和平。
這條路是蜿蜒的,當初開山時的艱辛,如今是成佛大道,穿過天眼門,當你見到十二因緣圖和和平鐘,你知道,人類的天性仍是嚮往和平的,但這條路絕對曲折,就如當年的開山。
心道法師說:「我的生命中沒有放棄兩個字。」沒有放棄,所以我們在最黑暗的時刻仍相信明亮。
進到靈鷲山的寺廟,於是就要寧靜下來,學習心內和平之道。
心道法師這樣說心內的和平:「我們發現如果內心沒有和平,這個世界不可能和平,而心的和平則要從內心的安定開始,當我們真正發現內在的愛與慈悲的時候,我們才會真實地推動和平。」
在戰爭裡面,我們如此期待生命和平。
來源:第341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