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舉手發問 你懂了嗎?

撰文.呂松庭

來到靈鷲山,聽著心道法師的開示,你會舉手發問嗎?

下次,若有這個寶貴的機會,就請試試看吧。

英國人做了些很奇怪的研究,最近還發現要學生舉手發問的學習效果,不如個別寫在小白板上再一起舉起來。後者,讓我想起某個日本綜藝節目。

我還想起去大學教書時,別說舉手發問,我指定某個一臉聰明樣的學生回答問題,他說:「老師,等下次有機會再回答你。」我當場傻眼。

那天我講的是心理學家榮格的心理類型,講到外向和內向類型。依據常識,班上會舉手發問或搶答的都是外向型,內向型的則有耽於內心對話的傾向,就算知道答案,也放在心裡。然而,當外向型舉起手,常會引來班上側目,然後會被貼上「愛表現」。由於再怎麼外向的人也會學習到注意團體規範,幾次以後,`如果大多數的人不舉手,他們的手也會放下來。

教養和教育一向鼓勵「表現」,也就是讚許外向型特質,貶低內向型,但老師和家長的反應也會有所影響。我讀國中時,英文老師要學生舉手搶答,她講一個字,學生舉手唸出拼法,當她說「教室」,我急忙舉手,急急拼出:「classroom」,可能唸得太急,把兩個o唸成一個o,老師說「不對」,我到現在仍記得這個老師,心內與她「對話」了好多年:明明我就唸對了嘛。

從此我就不再那麼愛舉手搶答了,後來我發現文字工作者基本上都有內向的特質傾向,把不斷持續的內心對話表諸為文字,但也常會被當做是封閉、自閉、孤僻。如果我晚生一些,應該會是個「宅男」,爸媽會要我「多出去走走,多認識些朋友。」

不過,請記得榮格也這樣寫道:「從外向和理性主義者的角度來看,內向和非理性主義者確實是最無用處的人。然而,他們也活生生地證明,充沛而迷人的生命力和豐富的世界並不是純外在的,而且也存在心內。」

內向型的可貴,是擁有抽象化的能力,擅長沉思默想。外向型則較具備同理心,較能移情投入外在的世界和人。那是他們處理感官資訊的方式有不同,卻沒有優劣的分別。

在教養的實務面裡,舉手發問、回答問題的孩子固然亮眼,但請也欣賞默默思索的人,有時僅交換個眼神,也了然於心:喔,他懂了。

(獻計)

榮格寫過:「我們文明最大的謬誤是迷信口語,無限上綱言詞和系統方法式的直覺教導。」

「兒童會把父母的高見記起來,但是,難道父母們真的認為,孩子會因為這樣而得到教導嗎?」

「事實上是父母的生活方式教育了這個兒童,他們所附加的言詞和姿態,只會給他們造成混亂。這對教師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孩子已經知道,那怕是最空洞的頭腦,只要能夠像鸚鵡一樣正確無誤地複述,他就是最優秀的學生。」

父母們都看懂了吧,不然請舉手。

Visits: 217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