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呂政達 圖/陳佳蕙
是不是到了父親的節日,就會有媒體想起我這個老爸。這麼多年了,媒體出的題目不是「讓我做你的翅膀」、就是「我是孩子的靠山」,顯然是勵志的版面。
會不會是現在還願意跳進圍城當爸爸的男人,就要鼓勵,多給他們加油打氣,不過,就像錢鍾書那本小說所說:「婚姻就像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對於父親角色,也可能就是這樣。或許就像義大利精神分析家魯格紹嘉所說,父性也是男人天生的特質,只有當過爸爸,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我跟那位主編回信,對不起,變成一個典型的「不落跑老爸」,我學到的是,喔,兒子長大後他自己、他給別人帶來的考驗和難題,遠遠超越一個爸爸的能力和承擔。兒子如果像是折翅的天使,那每個關口這樣過來的自閉兒老爸,根本兩根翅膀都折斷了,落在地面,眼睜睜目送兒子憑著半根翅膀,顛顛簸簸地飛。對不起,我真的不是兒子的翅膀。
當我還沒有成為爸爸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流行一個從「匿名戒酒協會」發展出來的「Codependency」,這個詞有很多種意思,包括互賴、互相依存、關係成癮,指的是「不正常的依賴關係」。但我很喜歡台灣心理學家將其說成「共翅」,好像爸爸和子女都是折翅的天使,湊成一對翅膀就可飛翔,是李壽全在唱著〈張三的歌〉嗎?在我們的生命史,還能跟誰一起共著翅膀飛行?有過那種經驗,真的,會成癮。
成為自閉症者的爸爸,也會是這場共翅遊戲的候選人。知道除了你,他沒有別人可以依靠的時候。知道他的眼睛一直盯著你,他的喜怒哀樂會牽動你的情緒,而他的情緒反過來影響你的時候。你時時要想著他,關心他現在有沒有闖禍、會不會被欺負的時候。他的翅膀疊著你的,在凡塵的落難。將來有一天,你知道,他還是得獨自飛去。
關於翅膀,翻開舊筆記,當年念到戒酒協會的共識,有一條「相信有一個比我們本身更大的力量,這個力量能恢復我們心智健康和神智清明」。好像時間裡有一對更巨大的翅膀,將我們穩穩地包覆。
這樣寫,就當做回應那位媒體主編的邀約吧,在收起翅膀多年後的昏黃燈下。
Views: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