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撰文.呂松庭

有鹿出版社寄來一本談博盃的書,這是相當罕見的題材。

「博盃」就是「擲筊」、「擲杯」,是台灣人從小到大的宗教儀式。我不確定能不能稱為宗教儀式,望彌撒、八關齋戒無疑的是宗教儀式,但博盃也算嗎,除了也有一套規則外,那種向神明請示的過程,感覺上很隨興,也很隨和。

像九月底屏東車城福安宮吸引近五千人參加,最後由一名擲出13聖筊的高雄民眾,把大獎汽車帶回去。那種博盃,感覺就很有遊戲康樂活動的性質。望彌撒若是莊嚴的宗教聖歌,台灣版的博盃就是卡拉ok和野台戲,多半時候,卻安靜一些,當求籤的人唸著要請示的問題時,像是一齣默劇。

台灣的寺廟,幾乎都會有筊杯,僅靠兩個半月形的道具,就很有效率地執行與神明仙佛溝通、請示的任務,從現代的眼光看,其實還是很環保的。神明無語如何是好,請記得先去籤筒抽一支籤,再擲一次筊,由聖盃、笑盃或無盃來決定仙佛的意思。

由於博盃和請籤的風氣盛行,有些香火鼎盛的廟宇,應運產生了解籤人這一行,但這些寫就的籤詩,最多九十九號,再加一支籤王,就要來解釋芸芸眾生遇到的千萬般疑問。當然,還可分成大吉、吉、平到凶等,就是命運類型的大致分類,這樣的分類夠不夠,靈不靈,就皆存在求籤人的方寸心內。

科學的信徒遇到宗教,肯定是異教徒,會說那只是機率。但是,如果有人能連續擲出十三個聖筊,很難用機率來解釋了。我讀的這本書所提到的團體,卻是循著內心的脈絡,用三個盃象跟仙佛對答,自成一套道理。

緊握在掌中還感覺著木頭的質料,放開手那一剎那,就把人的命交給了天意,有沒有仙佛接手,用反轉筊杯來代表冥冥中的心意?我不知道,大概也不會有人真的知道吧,後來就只能用「信」的,所以有人信,自然也有人不信。

這個團體比較像是用博盃來從事靈性成長或修行,方法則接近「內心對話」。我建議心靈成長團體可考慮採用這種方式。他們稱為「妙用博盃」到走那條路線、使用工具、室內擺設、要到那個戶外遊玩、投資理財、要不要現在去看牙醫都得博盃請示。看那場電影,這是小事,不用勞煩到神仙吧,但這涉及到時空轉換的機緣,所以也請博盃。

他們想出了一個「星夜談心」的活動,拿著兩個筊杯,就像跟一位親密的師長在星夜下談心。但是,這位看不見的師長的反應,只有「是」、「否」和「不置可否」這三種,你且想像和一位只會點頭、搖頭和保持沉默的人聊一個晚上,對我來說,多半時刻卻是「相對兩無言」。

我想起熱愛東方玄學的心理學家榮格在面對《易經》時,他利用投擲錢幣的方法,請教《易經》─如果他將《易經》引薦給英語世界的群眾,結果會怎樣?

榮格是很能夠接受東方宗教和心靈的偉大學者,他相信那次的卦象已向他喻告了《易經》引進西方的命運。「我只是將三枚小銅板輕擲空中,然後它們掉下,滾動,最後靜止不動,有時正面在上,有時反面在上,此種技巧初看似全無意義,但具有意義的反應卻由此興起,這種事實真是奧妙。…我所舉的例子並不是獨一無二的,答案有意義乃是常例。」這段話,同樣可用來解釋擲筊。

於是,無論你擲筊時在想些什麼,無妨用榮格的問題去請教筊盃,你知道自己的結果會怎樣嗎?

Views: 423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