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呂政達
阿雪師姐分享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在靈鷲山的某個講堂,有位媽媽帶著兒子來參加活動,兒子看得出有些智能遲緩。
然而,師兄姊們沒有投以異樣的眼光,反而給出溫馨關懷,那是心內一個擁抱的姿勢。媽媽沒有因而從人群退縮,和兒子一起參加講座和誦經,也來山上當志工。阿雪師姐告訴我,後來兒子在舅舅的化學原料行幫忙,考上駕照,走出完全不同的人生風景。
這就是利他精神又一個成功的故事,在靈鷲山,我們常目睹利他對成長的催化,在每個角落裡發出人性的光。
利他有時會在想不到的地方以想不到的面貌現身,當事人才點滴在心頭。記得那年面臨聯考惶惶終日,我沒有跟任何人提起,有一天國文老師在走廊遇見我,說了一句:「該來的就是會來,你不要先焦慮起來放。」這句話救了我,那位老師大概不會知道,他的一句話我終生受用。
有時候,利他者就是我們的貴人。在需要的時候,適時地出現,或許是一種關心的表達,只有我們知道,那個動作,那句話,那種生命熱誠的展現,是最好的禮物。
這輩子,我們都在接受別人的服務和協助,不求回報的鼓勵。也因此鼓舞自己,也要發願做一個服務他人的利他者,能夠服務別人就覺得開心,這樣的人生就是最好的回報。
把「利他」培養成自然而然的人生觀,想到他人,關心他人,盡自己所能的做去。那種感受互相感染,人群就是有來有往,不要想著這是在做功德,回報是無價的幸福感。
還記得那首英文歌:〈你是我翅膀下的風〉,「我有沒有告訴過你你是我的英雄?你是我的一切,我希望我能成為的一切哦,我,我可以比鷹飛得更高因為你是我翅膀下的風。」
或許每個人生下來就是折翅的命運,每個人都需要進入人群,將自己的翅膀與別人的湊起來才足夠飛翔天際。有時逆風來襲,翅膀完全展不開,有時天地陰寒如同吞噬所有的希望的光亮。有時候翅膀被雨打濕,心裡只剩下悲嘆的問號。
有時候你覺得天地之大沒有容身之處。有時候你覺得自己是一隻孤鳥。
來吧,拍動你的翅膀。
在靈鷲山,每個人都是你翅膀下的風。
來源:第344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