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漫談臺灣佛教、齋教與日本佛教

撰文.曹郁美

數年前,筆者曾看到對岸如此發言:「臺灣本沒有佛教,它是由中國傳入的。」言下之意是:中國佛教是「源頭」,臺灣佛教是它的「支流」、接受它的餘蔭而已。

在國民黨退守臺灣之前,臺灣究竟有沒有佛教?這是個專業問題,本不應由我來論述,尤其摻入政治干擾更是不必要。不過這個議題倒引起我的其他聯想,要說上一說。

我們必須承認,1949年以前臺灣流行的是「齋教」,即「持齋茹素」意。修行者不剃髮出家,不穿僧衣,但也無婚嫁,終身保持單身,男性名為「菜公」,女性名為「菜姑(臺語發音)」。

在思想及形式上摻雜了儒、釋、道三家以及民間信仰,都與傳統佛教有別,但又十分相似。

就在國共大戰失利後,大批中國佛教人士隨著國民政府入臺,接掌了中國佛教會,不免對原來的齋教排斥,視之為外道、異端。漸漸地,齋教或消失或融入佛教。

筆者曾在屏東某供奉觀音菩薩的道場,見到一位女性住持,穿著髮型與在家人無異,只是素雅一些,信徒皆尊稱為「師父」;寺裏的修行人俱是女性,但你不能視為「比丘尼」。

也就是說,臺灣仍有齋教,是依附在佛教底下,以自己的方式接引眾生。而信眾亦分不清楚佛、道、民間信仰,統統含糊以對。

再看以我們熟悉的來臺人士,印順長老是浙江人,星雲長老是江蘇人。至於不諳華語、只能說閩南語的廣欽老和尚則是福建人,而靈鷲山的心道法師則是來自緬甸的華人。

國共戰爭期間,隨著國民政府來臺的僧人,因大環境的變化便脫下僧服換上軍服,以軍人身分來到臺灣,數年後又再度剃度出家。

像這樣僧俗腳色互換者,當時不在少數。如此說來「臺灣佛教的源頭是中國」這個說法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對岸也要承認,在無神論、文革時期大舉破壞宗教、一片腥風血雨之中,臺灣賡續了佛教命脈並發揚光大,亦是貢獻甚多。

在我認為,比較不能接受的是日本佛教。

因為他們的寺廟是私產,可以世襲(父傳子、子傳孫,俗稱「子孫廟」),由此看來,他們是有婚姻、妻兒的。並且僧人食肉,並不茹素,這就是所謂的「肉食妻帶」。

日本平安時代(約西元 794 年- 1185 年)還有「僧兵」,也就是武裝部隊。到了明治維新時代(約西元 1871 年算起),興起大規模的毀佛棄寺運動。總之,日本僧人在家化、處於非僧非俗狀態已有久遠歷史。

這讓人想到古印度的婆羅門教,經典上出現「梵志」一詞,亦即「在家修行人」,與日本僧人有相近處。

不過日本佛教並非每個道場皆如此,僧人到了十方叢林寺院仍要嚴守戒律。

這樣說來,臺灣的齋教、婆羅門的梵志也沒甚麼好奇怪。畢竟每個教派戒律、規矩不一樣,「慈悲濟眾」依然是共同的特色。

釋迦牟尼佛於 2500 年前創立佛教,傳播至亞洲地區開枝散葉的結果,有了漢傳佛教(中、日、韓、越地區屬之)、南傳佛教(南亞地區屬之)以及西藏佛教(西藏、青海、蒙古、不丹屬之)這三大塊。

反而印度佛教在西元 1203 年滅亡,原因是伊斯蘭教入侵、印度教旺盛,目前信奉佛教的印度人在比例上甚微。世間無常、生生滅滅,由此得到印證。身在寶島的我們浸潤在佛之光輝下,怎能不珍惜?

來源:第311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49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