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覺日
如何體會一名禪師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和所感呢?
如果,在小徑清風間遇見眼睛捕捉著雲彩百供的心道法師,要想他開示,或者,你也願意 和大師一般,在日常的事物間體會到稍縱即逝的神聖?
心道法師曾這樣感嘆著:「現代人的生活充斥著爆炸的資訊,打開電視、電腦、報紙,都是刺激我們感官的各種訊息。人們不出門,坐在家中,光看這些東西都會得憂鬱症。我們如何能夠過一個寧靜的生活?這是許多人的渴望, 這也正是佛法能夠提供給現代人最好的平台。」
要過寧靜的生活,無須到僻靜山間尋找, 心道法師說,回到你的本心。只要你願意做一個簡單的動作,關掉電視,不再在乎你會失掉的手機訊息,那些都無關緊要了,那些都不曾到心上了,這就是寧靜的本質。本來無一物,何必自己 去惹塵埃。
在生活中養成習慣
「例如說生活當中,我們可以從行禪開始練習,在行走當中慢慢觀照出我們的覺知,從覺知裡面發現覺性,從覺知去看到覺性,從覺性進入法界、宇宙。這個心是一把鑰匙,進入宇宙的 一把鑰匙,我們要開它,才會呈現,我們如果沒 有去做嘗試,什麼都沒有辦法得到。」
「我們不管走也好、站也好,行、住、坐、臥都是在這樣的方法裡面,當然除了行禪之外, 打坐也是個重要的方法,每天早晚打坐 5 分鐘、15 分鐘、半個小時都沒關係,慢慢就會習慣, 慣性一養成,就會喜歡上打坐。」
要喜歡上打坐,其實真的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習慣,不要怕累,也不要喊辛苦,給自己規劃一段固定的時間,只要時間一到,雙腿一盤,就做起來。就像心道法師所開示的,養成一 種慣性。
「慣性」是很重要的,過去的生活累積的許多懶惰、疏忽、自大的習慣,當我們決心要修行後,我們就得努力建立一種新的慣性,取代過去 的慣性。用善的慣性,努力來過一個修行的生活, 覺醒的生活。
心道法師說:「因為禪修就是像水的沉澱過程,平常的心就像渾水,如果我們把動的靜下來的時候,渾水就會變澄清,我們就可以照明很多的東西,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打坐的目的就是沉澱那些很雜亂的東西,從雜亂裡慢、慢、慢、慢,慢慢讓我們的光明能夠呈現出來,並不是要去抓取什麼,就只是沉澱,然後顯現光明而已, 所以它是那麼自然的東西。」
「有人曾問說開悟唯一的路是一定要坐禪嗎?還是有其他的路?其實開悟要有一個基礎。我們修行有的時候是念佛法門,念阿彌陀佛,但 是還是要專一,做專一的事情,專一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念、念、念,到最後就把這個心念平了、念淨了,就是像水一樣,也沉澱下來了, 它是靠什麼?也是靠寧靜去沉澱的。」
「坐禪是一種沉澱,念佛也是一樣,念佛,念、念、念、念,它就沉澱了我們的妄念,妄念是動亂的東西,而念佛就像水滴一樣,一句一句的滴、一句一句的敲出寧靜的聲音,答!答!答! 阿彌陀佛,就像水滴一樣,慢慢這個從動中產生一個靜態,所以在靜態裡面讓我們的心明亮起來了。」
「念咒也是這樣子,念、念、念、念,念到這個浪不起、波不生,浪波都不生起,然後平靜 如海,心平靜如海,一樣就是呈現光明、很靜的 光明,這叫做什麼呢?就是寧靜的平台。」
日常中的神聖
從這段日常生活的描述間,我們得以瞥見一位大師在日常中的神聖。
「昨天下午 4 點入關,修完整個入關儀軌已經是晚上 7 點了,我還有 1 千多遍的〈大悲咒〉要念,所以一修完法,就趕緊跑到關房外,面對 大海勤誦〈大悲咒〉,直到凌晨 1 點多,才完成了我的千百遍〈大悲咒〉的功課。」
「今天也是修百供的第 1 天,今天的雲也出現了一個像供盤一樣的形狀,底下則圍了一圈淡淡紅色蓮花形狀的雲,托化紅蓮,是個吉祥的日子。」
「記得上一次閉關,天上的雲每天都在做供養,表演性很強,弟子們也捕捉了許多難得一見的照片,而我也在那時開始拿起相機為它們拍照。」
「每次的閉關我都會修百供,由於前幾次閉 關的百供是累積資糧,而上一次閉關的百供則是呈現──整個的功德力都在上一次的閉關呈現, 所以上一次閉關時天空的雲彩每天都在跳舞,不斷的做供養,讓人看了非常地開心。」
「我在樹下乘涼持咒時,看到一隻身上背著食物的螞蟻,慌慌張張的忙著找救兵,遠遠的救兵一時也趕不過來,我只好充當牠的救兵,撿一片樹葉幫牠一個忙,結果一個不小心幫了倒忙, 螞蟻急的丟了牠的食物,遠方的救兵也跑了不見踪影,我們 3 個也算是白忙一場。」
「我們曾經在武夷山的九曲漂流搭竹筏過河,這樣難得的經驗,讓我們憶念起觀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做渡人舟』的願力。在茫茫人生的煩惱痛苦中,觀音菩薩就像是引渡我們出離生死苦惱的船,當我們在苦海漂盪無依時, 祂會應眾生所需,給予不同的法藥,來解決眾生的痛苦。這是觀音總持的願力──『慈悲』。」
「我們要跟著觀音菩薩一起發願,『願成佛、度眾生』,這也是觀音菩薩對眾生的貢獻。願成佛,我們以禪修來明心見性,開發我們永恆不滅的心性;度眾生,我們跟隨觀音發菩提心,以菩提心來做為慈悲的呈現,成為別人的菩薩,將愛 心遍滿於世界。」
出處: 有緣人月刊267期
Views: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