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菩提心──了意法師追思會感言

撰文.莊振家

2023 年元月 10 日突然看到一則訊息:「宗源了意和尚尼於 2023 年元月 6 日寅時示寂,訂於 1/15(週日)在聖山寺舉行追思會」,讓我的心情非常震驚,因為我認識的了意法師像健康寶寶,臉上總是充滿笑容,永遠開朗、樂觀,我還特別請示其他法師,為什麼菩薩這麼急著找他到西方作伴?

沒有絲毫猶疑地報名、參加了追思會。

在追思會上,顯月法師代表靈鷲山僧團發言追思感言,才更瞭解了意法師在佛法上修行的執著,而且深信「只要有菩提心就有辦法,一切就會圓滿」,讓我感受到了意法師在走向成佛大道上,以心印心,以心傳心,內心充滿著使命感,不畏任何困難,一而再,再而三為靈鷲山創造不同里程碑的成就,同時也給我們一些小小的啟發:

一、以菩提心為目標,在對的道路上努力

什麼是菩提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發菩提心並不是那麼簡單,菩提心有不同層次,一是出離心,二是大悲心,三是般若心;又可說是解脫心和智慧心。

我們世俗大眾在學佛的過程,入世的生活中未必能像法師們的定力,一心向佛,一心修行,透過發菩提心期望成佛成聖,但我們至少能夠像《華嚴經》所說的:「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種子」,種下這一顆種子。

種子是否發芽長大,就看每一個人的修行因緣。很多人在學佛的過程中,總希望能夠快速的看到心目中期望的回報,結果卻惹了得失心,反而造成一堆困擾。

發菩提心至少讓我們心中有著堅定的信仰,遇到任何困難,都能夠轉移目標,以正向樂觀的一面去思考,讓自己不要「攀比」,去掉內心不必要的痛苦,才能離苦得樂,也才能進一步以大悲心去對社會有所貢獻。

二、要培養健康的身心靈

雖然學佛成佛,對於生命的歸宿要抱持著不強求、不執著的態度,但是如果能夠讓自己的身心靈更健康,至少對上不會成為上一代的累贅,對下不會造成下一代的負擔。

而且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如何能夠有力量去學佛或者盡自己的菩提心,小至對個人工作,大至對社會、
對人類付出貢獻?

「生命」的長短不是我們可以左右的,但是身體的健康卻有一半的責任掌握在自己手裡,誠如奧斯丁.麥高尼格(Austin Mcgonigle)所言:「我們或許無法控制所有狀況,但是你永遠有辦法控制自己的反應」,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有能力去談論學佛及對他人有幫助。

而健康的身體,除了自己的作息要注意之外,最重要的是心靈的健康,心靈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基礎,醫學上已經證實不健康的心靈,如壓力、過度耽憂、負面的抱怨及情緒都是生病的來源,因此我們要學習如何以八正道的精神去面對世俗的生活,遠離不良的惡念,以給人歡喜,與人為善的作為來洗滌我們的心靈,才能創造健康的心靈,造就健康的身心。

從了意法師身上,我們感受到發揮菩提心的重要,從發心向佛、佛學教育的養成,到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創立,再再展現了意法師的菩提心。

雖然菩薩這麼早就急著將他召在身邊,但是他所展現的菩提心及生命力,卻是永遠值得我們效法及緬懷的。

來源:第315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37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