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撰文.呂松庭 繪圖.陳佳蕙

考試焦慮,真的會遺傳喔。回想我在大學聯考前夕的焦慮感,一直蔓延,現在還遺傳到兒子身上。

對兒子來說,每幾年就要來一次的身心障礙鑑定,不知是哪位天才想出來的,把鑑定設計得比大學學測還困難,大項裡面有小項,又細分好幾十題問答題,連正常心思的人都失去耐心,卻要一個自閉症者正襟危坐,乖乖地回答。

果然,第一次身心鑑定在松德院區,兒子進到社工室,看見那個桌子配椅子的測驗情境,身體開始躁動起來。我本來想抓住他的手,「不要緊,爸爸也是這樣。」真的遺傳有那麼厲害啊,當社工師開始問問題,譬如,「你是否能夠配合團體行動,不能,有時可以還是沒有問題?」我趕緊搶答:「他有時可以。」但這不是搶答時間,沒有獎品,社工師瞪我一眼,還是要兒子回答,我心裡想:「他要是能夠回答,我就要去放鞭炮了。」只見兒子身體更晃動,眼睛緊張到往上吊,這是長期吃焦慮藥的後遺症。

社工師繼續問下去:「請問你可以自己穿衣服嗎?」才沒問幾題,兒子遂大爆發,推倒桌椅,還往前要推社工師,社工師閃過第一擊,我們趕緊跑到房間外,幾個警衛過來圍住兒子,真是慘烈的一役。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適當焦慮可以提高測驗表現。然而,像兒子的情況不一樣,他的成就動機來自於完成作業後得到大家的讚賞,但他肯定把鑑定情境當作不友善的事,讓他陷入高度緊張。他可以聽從老師的指令,又黏又剪地做出一張母親節卡片,歪歪斜斜地寫上他的名字。但是,如果定義成考試的情境,他緊張到連名字都忘記怎麼寫。

我們共同面對台灣身心障礙制度的僵化,有時很想請設計制度的人做一下同理心測驗。

Views: 6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