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教育院研究中心 插畫.貓魚
今年 6 月中旬,緬甸上座部僧伽巴利大學校長鳩摩羅尊者,為全山僧眾帶來了《大念處經》第 6 期的實體課程。在這一期的課程中,尊者援引了《帝釋所問經》的經文(《長部經典.第 21 經》)及其相關的注釋,來教授受念處的修學內容。
嫉妒與慳吝的破壞潛力
為何眾生明明渴望和平,彼此之間,卻有著數不盡的對立與衝突?在《帝釋所問經》中,佛陀對著生命即將到達終點卻仍難以割捨王位、眷屬,內心充滿憂苦的帝釋天王教導:正是因為「嫉妒」與「慳吝」的緣故,使得人世間乃至天界的眾生,有著許許多多的爭執、鬥爭。在內心充斥「嫉妒」的煩惱時,人們便無法忍受看見他人獲得成就,也無法忍受他人勝過自己;內心被「慳吝」的煩惱佔據時,人們則會緊緊抓
住自己的擁有物、權力、地位,不願與人分享。光是想到要分享自己擁有的,內心就會感到一陣陣的酸楚
佛陀特別點出「嫉妒」與「慳吝」這兩類煩惱所具有的破壞潛力――不僅破壞人們內心的安寧,引生了眾生之間大範圍的對立與衝突,更有著帶來不善果報、擴展輪迴的潛力…(全文請參閱第344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