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呂政達 圖/陳佳蕙
很多哲學家和科學家被公認有自閉症傾向,像是牛頓和愛因斯坦,哲學家邊沁和康德也算,但我常想,就是他們的成就太高,想出來的事物超過一般人的理解。於是,為了解釋凡人的平庸和他們的傑出,就冠上自閉症的桂冠。
英國哲學家邊沁是自閉班的一員,他提出的「功利主義」向來毀譽參半,有人說他就像過度精密的計算機,把世界萬物計較得沒有人性。但我讀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大衛.朗西曼的著作解釋,在邊沁這樣的自閉症者眼中,人們約定俗成,感到自然而然的事物,他們無法理解,所以要把最簡單的事情也講得一清二楚。自閉症者需要系統性的、條理性的理解,讓我聯想到兒子行為中的某種系統性固著。人們說自閉症者缺乏變通,活在自我的世界,會不會是外面的真實世界對他們來說太過混亂、複雜?
他們不接受「約定俗成」,這四個字無法阻擋他們想要了解的欲望,當他一再要求「你解釋給我聽」,我們卻說這就是「偏執」。
多年前的電影《上帝也瘋狂》可以解釋這種特質,當「文明人」要歷蘇看望遠鏡時,只見歷蘇問道:「這些人是怎樣被裝進去的?」
換到另一位自閉症傾向的哲學家維根斯坦的例子,維根斯坦在《哲學研究》寫道:「如果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無法理解。」
這不是說獅子無法發聲,而是他們生活的世界和經驗,無法被人類溝通理解。我也做如是想,在兒子和其他缺乏語言能力的自閉症者發出的隻字片語,其實就是獅子想透過人的語言來表達他的世界。胡適的說法也好:「獅子獨來獨往,狐狸成群結黨。」他是在描繪一個自閉症者嗎?
我心目中最偉大的哲學家康德在墓誌銘中讚歎了兩樣事物:星空和內心的道德律。而維根斯坦留下的名言是:「世界總讓我驚奇。」我們卻遺忘著、忽視著自閉症傾向者對世界表達的驚奇,以及他們要想解釋世界規則的努力。或許,這樣我們才可以好好地、自以為是地活下去。
我心中浮現幾年前兒子在陽明療養院那六個月,在緩和屋看著一片人造星空,星空的效果或許不是為了安撫,而是驚奇。
仰望星空,我們看到什麼?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