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莊振家
每當有新的開端或新的契機,都是我們立定一個新的志向的起始點,在今年所謂的「龍年」,可能也是立定新里程碑的起航,而「學習佛菩薩的精神」就是我們最好的啟航點。
對於諸佛菩薩的偉大精神,我們不一定能作到,但是只要我們願意,即使只是一句讚美的話語或者一個謙虛的禮讓,那都是一種佛菩薩精神的表現。不要太在意能得到或者獲得什麼,要在意的是「您是否歡喜付出」才是最重要的。
「佛菩薩的精神」簡而言之就是「利益眾生」的精神,要利益眾生談何容易,不過有幾個方向,只要我們有心應該可以多歡喜付出。
一、學習歡喜和包容的精神:
彌勒菩薩就是最佳代表之一,經典代表就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對我們而言「要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世間可笑之人」談何容易?那是多高的修行及境界,但是我們可以從小處著手:我們可以每天大笑 10 分鐘,史丹佛大學研究「大笑」可多消耗 20% 的卡路里,增加 40% 的免疫力,而且「大笑一分鐘等於慢跑 10 分鐘的效果」。有這麼好的益處為什麼不作呢?而且天天大笑不受限於人,應該容易作到吧!
丹麥有一間商店,顧客在進入之前要對著玻璃大門「笑」,門才會打開,這是很有創意的作法,雖然並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但是以「笑」開始每一天,相信多少會帶給人一個不錯的心情開端。
這就完全印證心道師父所言:「給人歡笑」是多麼重要。自己歡笑同時給人歡笑,當大家都能以歡笑來相互對待,相信一定能夠降低人與人之間不愉快的磨擦,同時增進和善的氛圍。
二、學習從小地方身體力行:
不求作大,只求一步一腳印地去實踐,而這就是善賢菩薩實踐的精神。心道師父曾說:「學佛很容易,只是作不到」,可見學佛是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去作,不要想一步登天。所謂「大處著眼小處若手」,立定學佛的目標,就不要每天想要有多大的「成就」,要想的是今天作了沒?
不是天天頌經唸佛就能「證道」,而是將深奧的經文轉成簡單的日常生活才是最大的修行,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和尚與一個殺豬的屠夫相鄰而居,互相約定:早起的就去叫醒另一個人,若干年後,兩人都去世了,結果屠夫也上了天堂,原因是他助人向善。所以助人就是一種美德,「不以善小而不為」,只要能助人就是身布施的偉大善行。
三、發揮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
慈是使他人快樂,悲是幫助他人減少煩惱和痛苦,慈悲一切,憐憫一切,救護一切眾生就是大慈大悲。我們要能夠「大慈大悲」,沒有經年累月的修行是作不到的,所以我們可以從「小慈小悲」入手。
就以心道師父常說的「給人方便」而言,如果我們在能力所及之處,能夠常常給人方便,以此降低別人因為不方便而造成的煩惱和痛苦,那就是「慈悲」的表現。遇人多給鼓勵、少批評,用語多看優點,雖然只是小小的一言一行,那都是良善的表現。
學習佛菩薩的精神
常人言:「沒有礁石的阻擋,怎麼可能激起美麗的浪花」,學習及實踐佛菩薩的精神一定有存在的困難,尤其是要改變一個人心中的想法及行為,那可能就是難上加難,因為人的行為是日積月累的,要改變談何容易,而「龍年」的開始就是很好的契機,讓我們有機會一點一滴去改變,從最微小的日常行為逐步去累積,相信有「佛菩薩的精神」為導引,「滴水石穿」總有一天會看到自己努力得出來的成果。
來源:第328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