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您不得不面對的「斷、捨、離」

撰文.莊振家

「情感」是很微妙的東西,我們常有些東西存在家中某個重要位置,卻很少去動,甚至好幾年沒用,但是總感覺捨不得丟,因為那可能是一種「回憶」,或曾經有過相處的「情感」,因此總會一再留著。

對沒有生命的事物,我們擁有主控權,都會由於內心的那一份情而捨不得,更不用說是親情。

我們對於上一代以及下一代總是牽腸掛肚,尤其是下一代,明明已經成家立業,我們可能也幫不上任何忙,但好像也很難輕易放下,總有那麼一絲絲的情懷連接內心深處。然而對於曾經相伴的事物,一草一木或者親人,總有一天都不得不面對「斷、捨、離」的情境。

一、對事物「斷、捨、離」。

曾經看過一個日本節目,由一群專業人士專門協助將家中的東西整理、分類、丟棄、贈送或轉賣,讓住家恢復簡單、整潔、清爽的面貌,因為有不少人家中常常堆放著很多可能用不到又捨不得丟的東西。

我們應該在有生之年,學習經由處理身邊的事物,來培養「斷、捨、離」的精神,養成豁達的習慣,對個人的生活才有幫助。

二、對親情「斷、捨、離」。

在網路上曾讀到:您所孕育的下一代,「0-3 歲:您是小孩的全部,4-12 歲:您是小孩的晚上,13-18 歲:您是小孩的週末,19-23歲:您是小孩的寒暑假,24 歲以後:您是小孩的春節」,很貼切的描述
小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與父母互動關係的變化。

作家龍應台在《目送》一書裡提到,「所謂父女母子,只不過意味著您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您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她)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她)用背影默默告訴您:不必追。」幾乎是異曲同工的真實寫照。

對小孩,隨著他們的成長您不得不「捨、離」,因為他要長大獨立;對上一輩的親人,您也不得不「斷、捨、離」,即使內心不願意還是得面對。因為那樣的一天一定會來,只是時間的問題。

對親情的「捨」跟「離」就已經非常的不容易,何況是「斷」,因為那一絲無形的「情」深藏在內心深處,只能靠時間淡化卻無法去除。

但不管如何,我們一定要學習如何去面對,唯有真誠的面對才能夠「解開自己」,內心的枷鎖,讓自己活得自在、活得快樂。

三、經由「斷、捨、離」更珍惜當下的人事物。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是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名句,這是多麼用情之深,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又描述著不管用情多深或多有緣份也會有悲歡離合的時刻。

因此藉由「斷、捨、離」來警惕及提醒自己,永遠珍惜擁有的當下,不要等到適當時機才要穿上心愛的衣服;不要等到小孩長大遠離時才要陪伴,因為他已經不需要;不要等到另一半走了之後,才後悔沒有及時表達愛及關懷;不要等到自己生病無法自我照顧時,才想要環遊世界。

永遠珍惜身邊所擁有的,「過去不可追,未來不可得」,只有現在才是最真實的。

您不得不面對的「斷、捨、離」要「斷、捨、離」談何容易,但是在我們人生的歷程中,隨時都會面臨身邊人、事、物的斷、捨、離,即使您心中萬般不願意,也不得不去面對,這也是佛法告訴我們的「放下」。

但是「放下」不是消極的不管不顧,而是要更積極的把握當下,唯有把握當下、珍惜當下,才能在人生的旅程中,留下滿滿的幸福。

來源:第323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45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