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覺知,見微知著

撰文.陳瑞貴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這是勸誡「悔不當初」的人一開始就要想清楚的一句話。

這種勸勉可用在個人的抉擇,也可廣泛運用到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環境等巨大議題。

這正說明未來設計的思考及對議題發展監測的重要性。

知識是有限的

人生旅途上,每個人有著各種憧憬、夢想與願景,例如追求功成名就、擴大全球事業版圖、組織幸福美滿的家庭;對於巨大的議題亦是如此,例如經濟持續成長、國力持續壯大、科技文明持續造福、環境永續發展等等。

然而知識是有限的,人們無法盡知人類社會乃至宇宙的一切,也就是「未知」遠遠超過「已知」,例如人從哪裡來?死後哪裡去?宇宙到底有多大?其他星球還有多少生物?科技文明的發展是造福或正在毀滅人類?機器人是否會取代現在人類所有的職位?是否需要發給機器人身份證及工作證?現在的教育改革是提供受教育的孩子美好的未來或是正在做出錯誤的引導?未來設計雖然重要,但無法確保所有的設計是完美的!

只因為知識的有限性以及內外環境是動態且不確定的。

分析浮現議題

正因為人們無法做出完美的未來設計及確保所有的未來設計都可達成預期目標,所以所有的設計需要即時監控並隨時修改。

未來研究者 Graham Molitor 提出了浮現議題分析(emerging issues analysis)的方法,嘗試在變遷的環境中,分辨出主導的議題範圍,企圖找到創新的起始點。

這樣的分析也可用來辨識可能造成失控或可能支付嚴重代價的浮現議題。

針對浮現議題的分析,一方面可避免危機,另方面也因此可獲得創新性或變革的契機。

例如少子化議題早在 40 年前已被提出,尤其納入了全球化、電腦化和網路化等因素,其複雜化的結果將對許多產業造成衝擊並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企業因此會採取全球性的招募員工及全球的生產佈局,人們需要學習和不同種族的同事相處;對個人而言將導致屆齡退休是奢望,因為許多人將因知識和技能落伍被逐出勞動市場;新知或新技能的教育訓練將因此獲得新市場、協助企業尋覓勞動菁英的全球「獵人頭」事業會快速興起;由於「遽變」造成人們的焦慮與恐慌,心靈相關產業和宗教也將被渴望。如果及早注意
此一議題,就可在議題浮現之前或初起就進行對應,避免失業危機並掌握創新的契機。

覺知,見微知著

如何不為知識所困,進而見微知著,避免危機,掌握契機?心道師父在《傳心》中指出,我們要從知識上「再轉換成智慧」。

面對知識爆炸的資訊社會要能「覺知」。覺知本身就是「智慧」,智慧是分析、理解、照明清楚,也就是
關照自己的心、認識自己的心!

心清楚就會變成智慧了,就是本覺,也就是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就是當下,就是現前。

心道師父指出,要「觀照」!關照一切都是沒有的,一切現象都是短暫的、無常的、幻覺的,澄清所有的知識、雜念,讓混濁沈澱下去,水就清了。

雖然知識是有限、變動的,但可透過覺知的過程轉識成智,亦即每一個當下要隨時觀照自己的心,覺知本來面目!

心是靈性,也是覺知;藉由覺知,清楚現象的本質是空性、空寂無物。

無論在進行未來設計或是觀照事象發展過程所浮現的議題,若能透過「心」的觀照與「覺知」,就能徹底清楚變動的本質,避免危機,進而掌握契機。

來源:第313期《有緣人月刊》

Visits: 0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