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國 恭錄
如果我們希望有更美好的生命,
就必須時時警惕小心,多布施、多種福田,少造惡業,以儲存來世的資糧。
想想看,我們的精神生活是不是有點貧乏?雖然衣食不缺,但就是不能滿足。我常常對大家說,雖然我們有了很好的家庭、很好的感情生活、很好的經濟和事業,可是因為內心沒有安全感,讓我們總感覺好像缺少了什麼。
譬如說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間很怕對方出軌,家庭會破滅;又譬如一個錢賺很多的人,一天到晚擔心哪天一口氣上不來的時候,錢到底會跑到誰的手裡?
所以一直希望自己健康;當某個人事業做得很大時,就怕公司倒掉,到最後失去名望、失去地位,沒有錢沒有家,什麼都沒有了。
我們為什麼希望大家都來瞭解宗教、瞭解佛呢?重要的就是要給大家安全感、歸宿感,讓大家都能瞭解生命的意義、瞭解精神存在的超越感。最近有一位官員上靈鷲山來,我們一起坐在泡茶的小房間裡,他說,「我啊!今天做到這樣的地位,它的意義在哪裡?最大的意義就是我的貢獻與犧牲,我能夠貢獻自己的體力和精神去做有意義的事情,這就很值得了。
官大官小又如何?如果沒有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做再大的官都沒有意義。」他說,「我這麼老了,再下去還要追求什麼呢?再下去就是要追求生命的寧靜美好了。」我們現在在做宗教的文化,就是提供大家一個心靈的歸宿。
有些人覺得反正一生就這樣短短的,沒有什麼了不起。
可是,佛教講三世因果,過去生、現在生、未來生,不管我們過去那一生到底做了些什麼,現在都要為過去生所做過的事情負責任,「享用」過去生的成果;而我們此生所種下的因,也是要供下輩子使用,所以如果希望有更美好的生命,就必須時時警惕小心,多布施,多種福田,少造惡業。
利他喜捨,造福生命
我們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的事業在努力,大家能夠凝聚在一起共同去完成這個使命,是非常值得珍惜的。每個人的生命一路走來多多少少都吃了很多苦,而靈性是不死的,它一直隨著我們的因緣流轉、輪迴,除非修行到能超越輪迴的地步,否則還是在輪迴裡面,一個也跑不掉。如果想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或天堂去,可是又沒有把握一定去得了,不妨從現在就開始做造福的工作,為我們的來生造福。
佛法上的造福就是利他、喜捨的工作,並不是拚個你死我活、爭得頭破血流的生活才是有福氣,就算拚到一個職位,掙到很多錢,這就叫做贏嗎?不對,這叫做輸!佛法的造福除了慈悲與喜捨,還要有智慧,如果沒有智慧,思想常常會出狀況,做出不對、傷害的事情,使我們來生的生命又種下衝突與障礙的因。大家知道障礙是什麼?就是我們生生世世的阻礙,每一個緣從出生到結束的過程中所發生過的事情,就是我們的資糧,也就是養分──未來生命的養分。而我們現在所做的世界宗教博物館的事業就是為了儲存來世的資糧,讓未來的生命充滿陽光,讓我們的生命美好。
佛法要我們去關懷別人、付出愛心,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事實上做起來很難,因為情感常常引導我們去做某些事情,特別是在情感衝動時,做很多事情都會缺乏理性。有時候需要有一點點啟發和感動,才會引發我們去做慈悲與喜捨的事情,而我們所推動的世界宗教博物館的事業,就是牽引你去做造福生命的工作。
生命永恆,愛為根本
也許有人會說,造一座博物館要花那麼多錢,為什麼要辛辛苦苦逞強去做呢?這座博物館到底要造什麼福呢?就是提昇靈性的品質、散播宗教的愛心、提升愛與和平的品質。
世界宗教博物館就是要讓整個地球充滿愛與和平,讓不同的宗教之間能夠互相瞭解、互相學習、互相尊重,世界才會和平。
有的宗教表面看起來很自私,充滿仇恨,可是如果深入去看他們的本質,就會發現背後支撐著他們的還是愛。
所以,我們不能以世俗的角度去判斷其他的宗教,而應該去推展宗教愛的精神。
我們若要創造一方淨土──心靈的淨土,就需要宗教的理念作為支撐,去提昇靈性。只要為了「愛」去做事,就會產生一種生命的永恆感,讓你覺得生命可以一直延伸下去,愛就是永恆。
生命的能量是互動的,就像浪一樣在推動著,希望大家共同參與世界宗教博物館的事業,為人類的和諧與和平作奉獻,大家出錢出力醞釀出我們共同的能量,這種能量叫做福報。
我們在做奉獻時,能量是可以回收的,如果大家都能以愛心互相關心,整個社會就會和諧而且美好。
Views: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