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呂松庭
「異域」曾是他們輾轉在夢中,卻已不堪回首的成長地,五十年多前經由「國雷計劃」來到台灣的這群孩子,正式名稱是「雲南反共志願軍」,也讓半世紀後,一個隨部隊遷移的孤兒士兵,成為受人景仰的宗教家心道法師,在當時來台的四千多人中,還有一個名字不會被忘記的,就是後來以將軍退役的普漢雲。
2010年,國雷聯誼會在中壢舉行來台五十周年的記念活動,當年兩位少年兵心道法師和普漢雲將軍,當時都已跨過六十歲的門檻,談起往事,在唏噓和歡樂相同的氣氛間,留下了歷史性般的畫面。
藉由普漢雲將軍的回憶,從心道法師的童年和少年起,我們依稀可辨認,心道法師的出家和潛心向佛,其實早從少年就有了很好的緣起。猶記得少年的心道法師隨部隊到台中,要駐在成功嶺前,經過台中市區看著街道、樓房和人們的笑臉,歷經戰火的驚惶眼神終於找回安定,心道法師浮起一個感想,覺得「啊,和平就要像這個樣子。」
普將軍說,他們看到街道,就覺得跟緬甸戰火下的窮山惡水不一樣,很是熱鬧,但小小心道法師卻已動了追求和平的念想。
最早以前,普漢雲回憶道,雙親已無小小心道才八、九歲,跟著叔叔挑扁擔,帶著貨物到各鄉鎮當賣貨郎。由於大人們彼此認識,小孩們也玩在一起。沒多久,普漢雲被召募去當少年兵,一到部隊,看見心道法師也來了,還覺得很訝異,兩人從此結了超過五十年的情緣。
普漢雲記憶猶新,好像還是昨天的事。幼年兵有一百七十六人,卻至少有九種民族,其中以佤族人最多,擺夷族也不少。「會講普通話,聽得懂的只有四十多人,」普漢雲說,「彼此雖然玩在一起,吃在一起,但要溝通除了靠手勢外,就得靠這些年紀較大,會講普通話的十幾個幹部們來傳話了。」
對長大後的心道法師來說,溝通不必只靠語言,還要靠一顆真誠的心。日後心道法師以尊重、包容的心建創靈鷲山教團,從這段童年往事中,便可見端倪。後來,心道法師到了成功嶺,才可以學注音符號和識字。
從一九六三年起,軍中的心道法師就開始吃素,根據普將軍的回憶,軍中生活裡,小小楊進生就已表現出和別人不同的氣質。普漢雲說,小時愛看蕭芳芳武俠電影的楊進生,跟當年太虛法師一樣,還是「仙佛不分」,自己找了書學打坐、練鐵砂掌,卻因而種下了佛緣。晚上睡覺,別人累到一睡就不起,小小心道卻就披件軍用毯,在蚊帳內練習打坐。
普漢雲還透露,小小心道曾在某山半山腰,遇到一名吃素的修行人,這位不知名的修行人對心道法師一生產生了重大影響,小小心道回到部隊後,就開始吃素,想練武功、當神仙的孩子脾性,也慢慢導向了日後的習佛、向佛之路。
曾經有文件提到,董生友先生常說,這輩子他最光榮的事就是,從上緬甸帶了兩個孩子出來,一個是普漢雲,另一人就是心道法師。一位是小兵當上將軍,另一位則是名聞國際的當代佛學大師。雖然「異域」已遠,但那時種下的佛緣因果,終於開花散葉。
Views: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