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面對慣性兩難之時

撰文.陳瑞貴

想到未來,可能會有無限美好憧憬,例如:幸福美好的家庭、環遊世界、坐擁金山或是怡人的花園;也可能產生悲觀的想像:家庭破碎、終日辛勞卻一貧如洗或是破敗的環境;當然還有更多其他的想像。這些憧憬與想像經常是同時存在,人們面對這些好與壞,都具有「趨吉避凶」的慣性,於是陷在慣性兩難的困境,不知何去何從。

慣性的未來

談到未來,未來學家給出許多分類,如可能的未來、渴望的未來、偏好的未來、恐懼的未來。

無論如何,總不脫離三大方向:渴望(desire)、知識(knowledge)、恐懼(fear)。

易言之,人們對未來都會有憧憬、希望、願望等等的渴望的未來,這種未來包含價值的成分,如:創造事業王國、讓環境變得更美好。

其次,人們運用過去到現在所積累的經驗、知識和資訊推測出可能的發展或趨勢,這是知識的未來,經
常被稱為可能的未來,在科學上以預測的方式呈現,如:未來有哪些新興行業、經由累積的數據推測未來 20 或 30 年人口結構變化,進而做為未來政策設計的參考。

最後一種是面對不確定性的未來,抱持悲觀想法,認為只會越來越糟或難以掌握,看不到希望,這是恐懼的未來,或稱「待死未來(dysfuture)」,如溫室效應、環境快速惡化、恐怖主義擴張等。

這三種概化的未來是人類的「慣性未來」,每一種都與人類的知識、價值、想像有關,在每一個議題上都會同時呈現,只是被運用的目的不同,例如:知識的未來呈現可能發展趨勢、具有導引作用,渴望的未來
具有激勵作用,而恐懼的未來具有警示作用。

慣性兩難

基本上人類對未來都有著企盼與渴望,但面對無法掌握的不確定性卻戒慎恐懼,這些渴望與恐懼往往與以知識為基礎的未來呈現不同甚或相悖的結果,且在我們生活上經常發生,因而被稱為「慣性兩難」的進退維谷現象。

不同的結果可能是相悖的結果,但也可能是不一致的現象,例如越來越惡化的環境,我們渴望改善,讓環境更美好;或是資料顯示的前景並不如想像中的糟糕。

這些都是透過以知識為基礎,為了實現人類價值,或與外在環境互動而產生的結果。

這種慣性兩難、進退維谷的弔詭現象在我們社會中相當普遍,尤其在面對快速變遷的環境時更是如此,例如渴望環境受到保護,卻不斷地在山坡地開發新社區;我們強調提供完美的「以客為尊」的服務,廉價航空市場卻不斷成長;我們希望提供顧客舒適的用餐環境,外送服務需求卻越來越強烈。

緣起性空

慣性兩難是知識和價值的本體與環境互動的結果。

面對慣性兩難,許多未來學家主張以「追求平衡」來解決不一致或相悖的現象。

從知識的角度而言或許是可行的策略。

然而兩難的根本是否仍存在?知識解釋了兩難的全貌嗎?價值與策略對問題的解決做出貢獻?心道師父強
調要了解「緣起性空」的道理,指出「現象都是實際的,其實只是因緣組合;知幻即離,不要隨著幻境走」,要「用無生的心看到煩惱與快樂,讓一切都消融在空性裡」;並認為,「世界是差異的、相對的,經過『禪』的處理,統合物質與空性,讓內外和諧」,進而洞悉「所有的呈現都在傳達智慧──看到實相,找到真實的自己。」

心道師父指出,對不確定的環境,要以平常心觀視;並以「止觀」的「觀」進行開放且全然的覺知。

總之,面對慣性兩難之時,透過「緣起性空」的認知與體現,深究慣性兩難的全貌,發展正確的價值,對治未來的弔詭。

來源:第305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1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