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許凱森
「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虛空可思量不,不也。」這幅掛在王志剛辦公 室牆上的書法字,內容出自於《金剛經 ‧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是常誦《金剛經》的王志剛最喜 歡的文句。
佛問須菩提:「你可以想像東方虛空有多大 嗎?」須菩提回答:「無法想像。」指示我們要訓練自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果能不執著於事物的外相去布施,那麼所得到的福德之多,也會像是十方虛空般地不可想像。
擔任臺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的王志剛,早年在臺大任國貿系系主任,在經濟部長任期時,擔任 WTO 首席談判代表,之後出任中華民國對外 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擁有美國德州農工大學企業管理與市場行銷博士學位,具運籌帷幄的魄力,卻毫無強勢我霸的氣息,言談間散發學佛人的溫文儒雅和坦然自在。
王志剛憶起初次來到靈鷲山,心道法師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闡述精深博大的佛教義理,就令他印象深刻不已。18 年前,王志剛的母親過世,心道法師親自前來為其誦經;偌大的桃園巨蛋體育場,水陸法會的內壇牆面,貼滿密密麻麻的黃色超度牌位,功德主們代表亡靈參加內壇佛事,王志剛居然一抬頭就看見母親的牌位,對此感應深 深為之動容,此後便與心道法師相當親近,儘管平日公務繁忙,每逢過年也必定抽空上山。
宇宙不可思量 增慧不執外相
王志剛認為佛教不僅是作為祈求願望的對象,更應視為一種探討宇宙與生命意義的哲學,他表示,管理和行銷必須從人性觀點出發,了解彼此需求,互相協助解決問題,然後同心協力朝共同目標邁進,這點跟佛法很接近,除此之外,佛法讓世人的生活言行得以有正道規範可以依循,有了精神寄託的力量,便能解脫痛苦煩惱。
遠古時代的中國、希臘、印度皆相信天圓地 方說,後又有地球就是宇宙的核心的理論,直到天文學發展之後,人類才開始認識宇宙,近代愛因斯坦提出「有限無界」的宇宙假說;史蒂芬霍金發表「宇宙無邊論」,相信在有時空以前,宇宙是用另一種形式在想像的時間中存在。
宇宙到底有多大,佛經上也說不可限量、沒 有邊際,《 金剛經》裡「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華嚴經》中「至小無內,至無外」等,佛教的宇 宙觀和天文物理學家所提出的,有許多契合之處, 然而,科學不斷有新的發現,佛法卻自始至終沒有改變,難怪愛因斯坦的傳記中曾經提到「如果有一個既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 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雖然有人認為這是傳記作者自己的想法,但不可否認近代科學 家已開始重視佛教。
在無限大的宇宙空間裡,山水蒼穹都相形渺 小,更不用說你我肉體之軀,一生的壽命也才多長而已,王志剛引用《慈悲三昧水懺》中的「生時不齎一文而來,死亦不持一文而去,苦身積聚,為之憂惱,於己無益,徒為他有,無善可恃,無德可怙。」提醒自己,人在生時,為了官祿財富庸庸碌碌;離世時,卻是一文錢都帶不走,最後也是別人的,倒不如把握時間,投入布施,廣結善緣,造福增慧,因為唯有福緣業報才是生生世世跟著自己的累積。
四無量心 大和尚的共同祝福
「心道法師經常跟我講四無量心;中台禪寺開山方丈惟覺老和尚曾經親筆提了慈悲喜捨給我; 就連前幾年到河北省趙縣柏林禪寺,住持禪宗大師淨慧法師剛圓寂,新的住持也送給我同樣四個字──慈悲喜捨,這是淨慧法師手書的複本;當下我更感到這真的是相當深的緣分。」王志剛謙虛說自己不是個對佛法用功的人,唯有這四個字絕對常放在心上。
慈悲喜捨,從字面上來看就是慈悲、布施, 其實每個字都有深層的意義。慈,就是給別人快 樂,無論是會讓別人高興的事或是別人喜歡聽的 話;悲,就是拔掉別人的痛苦,無論是身或心的 苦難;喜,就是不起忌妒心,看到別人高興,自 己也一樣高興;捨,就是助人付出,不記掛著回 報,也就是六祖惠能讀《金剛經》時豁然大悟的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心有萬境 時不執著,回過頭來繼續念佛,不怕念起,只怕 覺遲。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資訊傳遞飛 快的世代,人心也更容易浮動,這 4 個字做起來 並不容易,但是能夠放在心上,有自覺地自我提 醒,讓自己的心保持寧靜平和,就是信佛對我來 講最大的收穫。」有了慈悲喜捨就能去五毒,去 除五毒就能了卻煩惱,了卻煩惱之後才能用單純 的心態做善事,無論企業領導或個人生活,只要 做到「慈悲喜捨」這 4 個字,就是寧靜,這 4 個 字也是王志剛皈依佛門之後所獲得最大的恩典。
王志剛深信佛教所說,眾法皆空,因果不空, 輪迴也不空。這一生還沒過完,別看眼前的境遇 就為人生下定論,就算此生結束,也還有來世, 每個輪迴的所作所為都會記上一筆,定案不在一 時,也正是因為如此,佛教給人希望和努力的方 向,才讓生命更有意義。
Views: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