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節約》 簡約的豐富

九大生活主張:節約》 簡約的豐富

九大生活主張:節約》 簡約的豐富

撰文:呂松庭  圖:Hermann Schmider在Pixabay上發佈

靈鷲山教團追隨心道法師愛地球的理念,在寧靜運動活動時期提出九大生活主張,其中的一個主張是節約,我們想先來談節約,也就是簡約之心。

來到花蓮鹽寮,距離海岸不遠,就是區紀復的家。

說是家,比較像是簡單的寮舍,那天區紀復不在家,我們要設法在沒有水電、沒有基本物質條件的地方生火煮一餐。沒有柴,要自己砍,我相信區紀復是連吃下肚的菜,也是自己種的。據說,區紀復還因為吃過期的食品鬧肚子痛。那次的造訪經驗讓我難忘,我們無法想像,如何一直過這種日子,但區紀復自得其樂,力行著簡約的生活。

區紀復是學理工出身,也做過相關的工作,後來他反璞歸真,嚮往回到自然的生活。在文明的社會裡,我們擁有的水電瓦斯和照明,看電視、聽廣播,在手機中和朋友即時連繫都已是司空見慣了,我們離不開悠遊卡和信用卡,一切的一切,來自一個分工精細的集體社會,但退一步想,這些生活經驗是怎樣辦到的呢?

想像只有你一個人,所有事情都得一手包辦的日子吧,就像十九世紀的美國作家梭羅,一個人來到華爾騰湖畔,所有日常生活的細節,包括砍柴、煮飯、蓋房子,都要自己來。忙碌一天後,想要有張舒服的椅子可以坐坐,欣賞靜夜滿天的星斗,你還是得自己動手。

其實,區紀復和一百多年前的梭羅,都是簡約生活的實行者,他們不僅出書,終生也沒有離開簡約的習慣。

就說梭羅吧,十九世紀美國東岸資本主義和重商盛行,很多美國人從小立定的志向就是在股市裡賺到很多的錢,但梭羅對當時的社會風氣提出反思,他以自身返回自然生活當作試驗,並藉著《湖濱散記》這本書,告訴當代的美國人,物質文明不是一去不回的不歸路,你仍然可以放下對物質的慾望和依賴,回到自然的懷抱,與自然和諧相處,取諸於自然,還諸於自然,這一百多年,《湖濱散記》常常入選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也被認為是塑造美國人性格的十本書之一,自有它的道理。

對文明社會的人而言,自然充滿危險,但自然也處處環繞情趣。北宋理學家程顥說:「萬物靜觀以自得。」人只在獨處中,方能培養出靜觀的情操。我想無論區紀復還是梭羅,他們都是都是善於獨處的人,從中培養出觀察自然的敏銳力。他們向大自然萬物發問,也從大自然中得到了答案。無論是複雜的紋理還是簡單的線條,大自然的美麗,必須用心的、靜靜地體會。

美國的教育界和文化界,大概也認知到現在的小孩缺乏與自然共處的經驗,他們大力推崇《湖濱散記》書中俯拾即是的睿智和珠璣,每年美國中學生反覆閱讀這本書,寫心得報告,在高度科技文明的心靈想像間,他們的心中始終還有一個華爾騰湖。

梭羅的文章滿是自然的生活:「我對種子懷有大信心,讓我相信你有一顆種子,我就期待奇蹟的展現,只要有一株馬利筋,懷著信念結出成熟種子,誰還會相信先知。」這句話換個地方看,好像也是在講教育的本質。

「大自然的行事,不會快過所需,一株水芹或紅蘿蔔生長動作敏捷迅速,一座松樹或橡樹林,看來緩慢,全然停滯,卻是從容而有把握的,知道種子除了繁衍後代,還有其他用途。」無論快或慢,都是依循著自然的韻律,都屬於自然。

從區紀復到梭羅的著作,這兩位相隔一世紀的作家,給「簡約」下了最好的定義。區紀復在《鹽寮淨土》這本書中寫道:「在靈修中體驗天人關係的密切,在簡樸中與大地自然共融,在坦誠相見中與別人和諧交往」,進而達到「天地人合一。這樣的生活,需求愈來愈少,不怕任何的失去,充滿著喜樂、平安與自由。」

從自然中,得到我們生存所需要的,這樣就夠了,但人類的貪婪總是想取得比需要的還要多,放下這份心,我們得到的,就是「簡約的豐富」。

梭羅只在華騰湖畔住了兩年,影響卻超越百年光陰,最近人類為了過度消費引發的氣候反常所苦,過去想像不到的病毒也伺機而出,想來我們只有回到華爾騰湖或是鹽寮海岸,尋找遺失在我們心中的那顆簡單的種子。

Visits: 22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