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成為爸媽,也成為自己

撰文.楊宏國

心道法師︰如果沒有我,你就不會想說不是我……因為你在假相上用心啦!

弟子︰可是畢竟師父的言行舉止會提醒我去覺,而我跟我自己在一起就缺乏提醒的機會,我的錯覺會告訴我一直去趨向假相、分別當中,很多時間就在這當中耗去。

心道法師︰那是你離開我,還是我離開你呢?

弟子︰當然是我離開你是沒錯。

心道法師︰是啊!這是你自己的問題。

弟子︰就像父母照顧孩子的道理,當孩子還未成熟時,父母就離開他,這個孩子就照著自己的路去走。

心道法師︰那這個孩子他就會走錯路嗎?

弟子︰是的,他就會走錯路。

心道法師︰你講話就是沒有因果論。小孩子不會離開他自己的因果,大人也不會因為因果而離開他或跟他相聚。最重要就是那個駕駛,你怎麼樣去掌握好自己的方向盤。

 

當兒女長大自主後,父母的關懷和發言,似乎真的剩下儀式的意義,但不存在這個行禮如儀的儀式,沒有這樣把兒女仍當成小孩般叮嚀,親子的聯結就變得非常淡薄了。兒女長大後,嫌那個叫做「囉唆」,換個角度想,那卻又是父母的權利。甘迺迪當總統時,年邁的媽媽喊他時,仍當他是昔日的小男孩,而不是權傾天下的美國總統。然而,又有幾個人敢那樣當面叫美國總統?

美國女記者史蒂芬妮‧卡爾曼曾在《時代》雜誌發表一篇文章說,當她三十幾歲時,只要跟父母相處幾個小時,就會回歸到少年時對父母的怨氣。那篇文章標題是「你仍是他們的小孩」,「我想知道,為什麼不能把父母對我們的批評,當成新聞報導那樣的中性、無害?為什麼,他們仍當我們只有五歲,那樣的評價我們?如果我們如此幼稚、不懂事、無助,我們又如何能旅行、繳稅、置屋?但如果他們純是無理取鬧、胡扯的老頭,我們又為什麼在意?」

是啊,我們為何在意呢?我見過許多成功的人士,男女兼有,他們的成長紀念碑是建造在爸媽的肩膀上的,宣稱「走出父母的影響」、「再造父母」後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翁。當他們成長,走出父母的「陰影」後,父母多半已邁進老年階段,聒絮重覆不合時宜的關心和叮嚀,沒有人真的聽進他們的聲音,也沒有人再當一回事。在意只是惱怒,而不是聽進去。

老去的媽媽,永遠只是一個媽媽,她的發言和叮嚀難道只因為她是媽媽而不得不這樣做嗎?依據心理學家卡爾‧羅哲斯「成為一個人」的觀點,不管父母活到多少歲數,他們仍在進行自己的「成為一個人」的任務,當阿湯哥和媽媽對話時,其實是「兩個人」的短暫心靈交會。那也許已是儀式,但失去那個儀式將使人懷念。

成為一個媽媽或爸爸,是一輩子的事,但成為兒子或女兒呢?

Views: 71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