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呂松庭
接連採訪幾位事業有成的女性,術業各有專攻,卻不約而同提到她們的生命任務是「再造父母」。她們掙扎在要脫離父母婚姻留下的陰影,有位女性說服自己:父母婚姻失敗,不等於她的婚姻會失敗。後來,她發現丈夫外遇,雙方協議離婚。竟然冥冥中,重蹈了她最怕的事。
為什麼這些女人的心目裡,父母的婚姻只會是「陰影」?在像日本這種集體主義的國家,孩子只是父母婚姻、家族故事中的一個成員,只是配角,為了延續家族義理而活。個人主義意識抬頭後,「再造父母」才變成了流行語。
但是,不管我們是否都想過「再造父母」,參與父母的婚姻還是會留下影響。長大的兒女可能會美化父母的婚姻,以為父母活在快樂、美滿的烏托邦,轉而怨懟自己現行的婚姻,怎麼沒有小時見到父母的快樂、美滿和烏托邦?
極力想「再造父母」的女人,從自己的婚姻向前望,她記得爸爸會打人,媽媽會酗酒,兩個人一起都會打她,長大的女兒於是告訴自己:「我媽媽以前很情緒化,動不動就發脾氣,以後我一定不可以像我媽媽,我要做個好脾氣的女人。」於是當她一股火要發作時,她學會咬舌頭,把怒氣全吞下去,其實,這樣做並不符合心理健康。
小時候,生活在父母的婚姻進行式裡,我們都還只是小孩,很多事情的因果都不懂,對父母婚姻留下的印象,來自兒童、少年時期的心智。有位女性逃避親密關係,四十歲後正式加入「不婚族」,我訪問她時,她剛滿四十歲。她的心態原因可追自她小時撞見父母親熱,那時她將那幕解釋為傷害。雖然長大後,她已知不是那一回事,卻無法擺脫從小植下的負面印象。
其實,在父母婚姻的屋頂下,孩子只是父母生命的遊歷者,就像遊樂園的訪客,我們記得的,卻不一定全是事實。我們是參與了父母的婚姻,卻不一定瞭解他們的全部故事。曾有人說道:「孩子來不及參加父母的上半生。」這句話簡直就是真理,所以,當有人宣稱她要「再造父母」時,其實只是想再造父母對待她的方式吧。
當孩子成人後,不妨就把父母也當成兩個成人,開始以好奇的角度,搞清楚父母的故事,而不再沉浸於他們曾經怎樣的傷害過妳,一再掉落在兒時的經驗。當父母感覺到成年子女仍對他們保持好奇時,將是莫大的欣慰,可以這樣問:「我小時候記得你常會發脾氣,請問你在氣什麼?」當然,我並不知道你們的故事,但這就像心靈軟體的升級,或許惟有通過這個過程,每個人都無須再造,而是讓心中的父母軟體升級。
View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