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紫式部
過了中年,很多年輕時能做的事情,也越來越望而興嘆了,老實講就是力不從心,有朋友祝我「枯木逢春」,只能淡然笑笑, 感謝對方的好意。《五燈會元》的記載,有人問到「枯木逢春何如」時,唐州大乘山和尚不知是否也帶著笑意,答說:「世間稀有。」
坐禪時,有時想像自己就是一根枯木,想像飛到拉拉山藤蔓和山嵐間傾倒的枯樹,越是能靜下心,就越覺得自己就是枯樹,也不能這樣說,枯樹本身應該是不會有「覺得」。
以前,我讀某些大師的著作,總相信「枯木逢春」指的就是不要放棄希望,如熄滅的火仍有溫度,還在等待春風吹又生。但是,那年到靈鷲山圓通寶殿,在毘盧觀音像旁擺著四根枯木, 和觀音一起接受祭拜供養,似乎默默道盡生命的榮枯光景。詢問心道法師,法師說:「寂靜,枯木就是沒有希望,內心沒有希望,才會寂靜。」
原來如此,已經參悟的法師的內心世界, 果然不同凡響。我常把坐禪和冥想,比喻成生命意識流的一個休止符,這個入定的姿勢是讓我休息的,「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啊,但是對法師來說,坐禪是刀刃上的事,要用生命來拚的。
坐著,心裡總會出現各種雜訊、慾望游動,一下想調整姿勢;想起身喝口水;想著:「我這個姿勢對嗎?」過了 15 分鐘,又想:「嘿,我坐了 15 分鐘,真厲害。」自傲的我執跑出來了。
「還有什麼什麼人要聯絡的,等我忙完告一個段落再來打坐吧。」盡想著這些事兒,一個下午也這樣飄忽度過。
心道法師則啟示我,身是枯木,心是枯木, 再無任何希望掛心頭,靜靜的,回歸到絕對寂靜的狀態。面對黯淡光線下的四根枯木,眼裡是 枯木的形狀,難免想著枯木以前種植在何處呢? 那裡有什麼樣的風景?鳥會在樹上築巢嗎?坐 禪,把自己坐成一段枯木,心道法師說:「心枯, 人才能活,你枯枯看吧。」初聞此語,內心著實震撼,每個人的人生,也可以嘗試來枯看看。枯著,慾望執著心也枯了。
憨山大師的詩作:「少小離鄉不記家,回思往事總堪嗟;故人猶想兒時面,枯木難開舊日花。」中年後入禪,多年未見的親友,只在記憶保留青春容貌,回頭再見自己,也早現枯木相了,再無春天的盛開。驀然回首,我們學著接受自己的變化。「枯木是所有生命最後的歸宿,如佛陀要展現給我們的空性。」在枯木前,老去的身軀如何看待生命?還不就是智朋禪師那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出處: 有緣人月刊297期
Vie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