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撰文.石芳瑜

將至,晴朗的日子坐在客廳書房望向窗外,車流與高樓之外,遠山遙遙,不免想念起還能四處旅行的日子。疫情蔓延,肇因於人類的無知,不懂得與萬物和平相處,最終受困受苦的是自己。又或者應了佛教的說法:世事無常。兩個原因相加,我忽然憶起幾年前和友人一起散步於靈鷲山無生道場的情景。

同樣是 2、3 年前,我曾經造訪四川成都的青城山,青城山的道觀佛塔點綴於青山雲影之前,樹木蒼綠,頗有武俠小說的畫面感。此處雖不至於吵雜(旅客們戴著定位耳機聽導覽), 但遊客絡繹不絕,半山腰的茶館,為我砌茶的恰巧是一位穿著道服的道士。此處入世甚深,道士與庶民的生活似乎差異不大。少林寺似乎也是如此,沙彌們除了例行的功課,還會替遊客表演武術。說不上好或不好,然而靈鷲山無生道場卻非如此,道場雖有極佳的景致,但是上山必先預約。網頁上也標明寧靜參訪:「無生道場為寧靜的清修道場,以弘法為任,非為旅遊觀光景點。請於本寺內參學期間保持寧靜攝心。」可正因為如此,來此處才有遠離塵囂之感。

山下的聖山寺金佛殿倒是容易親近許多, 它就位在福隆濱海公路旁,殿內供奉來自泰國的三尊國寶佛「平安佛」、「圓滿佛」、「成功佛」的分尊。佛像遠渡自有一番曲折的故事。

到靈鷲山無生道場有接駁車,在福隆火車站附近上車,這也是為何要事先預約的原因, 同時也限制了人數。

那日我與政達兄一家人同行,我們搭乘時常往返靈鷲山的計程車司機的車子上山,原來司機的女兒也跟著心道法師修行。我問起此事, 在金佛殿外,他低調地拿出一本《有緣人》, 上面正是介紹他的女兒。他提起女兒的語氣, 雖有幾分不捨,卻是更多的驕傲,因為女兒從小很會念書,如今又跟在師父身邊弘法,只能說是緣分。

我向來缺少慧根,但可能有幾分佛緣,那天上山時,見天上一隻大冠鷲盤旋,一路隨行。然而其他人皆注視前方,只有我初次來訪,東張西望,才有緣看到大冠鷲的身影。我因此猜想靈鷲山的命名緣由,是否來自於這些盤旋於山頂的大鷲?結果一查網站才知:1984 年開山的心道法師覓地苦行至此,見山勢酷似印度佛陀弘揚大乘佛法的靈鷲山,故名靈鷲山,並創建「無生道場」。我雖自作多情,但也因此知道了緣由。

出處: 有緣人月刊297期

Visits: 2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