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捨」的人生觀: 靈性的未來生活對話

撰文.陳瑞貴

當戮力精進修行佛法時,檢視一下現實生活的世界,是否依著修行的旨意生活?例如,追求極簡的生活,可是家裡卻到處堆積著陳年雜物?雖然強調寡欲,卻不斷網購?這種弔詭現象是否普遍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生活與靈性間似乎存在很大的未來對話空間。

斷捨離,讓人生心靈自由

日本聖路加國際醫院統合中心執行長保坂隆,針對超高齡社會撰寫《上流老人》一書, 提出 75 個老後生活提案做為退休生涯的思考: 從金錢觀的重塑到健康、心靈、以至人生的重思。此書的旨趣在於針對老年生活做出未來設計,指出:由於物慾,家裡和辦公室塞滿物品, 使得活動空間日益狹窄;恨事與憾事導致失掉歡愉的人生;複雜的情緒與不捨的情愫積累侷限了人緣的擴展。結果,擁有的東西愈來愈多, 內心卻愈來愈空虛。建議要「斷捨離」才能豐富人生,心靈才得自由;亦即斷絕獲得的、不需要的東西;捨棄手邊現有的、不需要的東西;脫離慣性、走出對物品的執著。無論斷絕、捨棄、脫離均環繞在「捨」的核心上,徹底捨棄我執才能簡化生活,活出自在的老年人生。然而「捨」是世間最難的事情之一,不僅是可見物質的物品難捨,財富難捨;不可見的思緒、記憶、情緒、情愫更難捨。

「捨」的靈性真諦

「捨」如果只是一種外在行為,也就是丟掉不需要的物質和脫離堅持的慾望,或許可藉助理性控制或環境改變來達成;如同戒檳榔、戒煙、戒酒一般,透過認知與理性思考達到戒除的目的,也可藉由輔助物質與旁人的支持,獲得戒除效果。然而當誘惑再現──例如相同性質的替代品或有助重拾舊習的觀念、說法出現,可能讓所有的努力白費了。要能永久斷絕、捨棄、脫離慣性與舊習,或許需要心靈的徹底洗滌與觀念的完全醒悟。佛法的「捨」的靈性真諦或許可發揮作用?

佛法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度/六波羅蜜,就是統攝利他、自利、解脫的度生死苦惱、到達安樂涅槃的成佛法門。此法門以「捨」為核心,亦即捨貪瞋癡與執著, 臻至不著相、不住相的布施;不僅自在的自利, 更是慈悲的利他,臻至解脫境界。此亦是等捨覺支,《法蘊足論》云:「得舍覺支,修令圓滿。」四梵住/四無量心亦強調,應將慈、悲、喜、捨的修行實踐擴展到無盡無邊的心境。此處「捨」的真諦即是祈願一切有情遠離愛惡親疏,住平等捨,放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斷我見、我有、我愛、我執,心不偏頗,不執著、不拘束且保持平衡,始得大自在、大成就。佛陀的大成就正來自於「捨」:捨棄所有名利與情慾的誘惑, 甚至身上的一切。

上流,未來生活靈性設計

老,是必然的未來,然而經常被強加不雅的意涵。高齡歲月其實不在於競爭、挑戰與炫耀,而是要能從「捨」的靈性,活出自由、自在與愉悅的上流(向上流動)統整人生。不僅在行為上要斷絕、捨棄不需要的物質,更要從靈性上脫離慾望,欣賞人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進而以不取、不著、不偏、無貪、無瞋、

無癡與無我的平等捨的態度讓身心脫落。未來不會如願地自然到來,是需要設計的。正當迷思在名利競逐之際,是否想像未來可能生活在「上流」或「下流(向下流動)」的老年生活?未來就在現在的抉擇,及早進行生活與靈性的「捨」的未來對話與生活設計,或許是邁向上流人生的積極態度吧!?


本文作者曾任淡江大學副教授, 未來學研究所所長,Journal of Futures Studies 編輯,《明日世界》雜誌總編輯,美國世界未來學會專家會員。著有《把握  當下,前瞻未來:變遷未來的因應之道》,

《未來學》(合著)及《千禧未來》(合著) 等書。)

出處: 有緣人月刊296期

Views: 19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