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呂松庭
從更大的視野上來看,「人權」與「人道」如何取捨,
當世界發生倫理危機,您希望靈鷲山能夠做些什麼?關於這個問題,有位媽媽表露的心聲是:「宣導倫理教育和佛法重要。」事實上,這個想法與心道法師的開示,正好不謀而合。
一向關心人間事,不離世間覺的心道法師特別指出了倫理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過去,他到國際上參家宗教會議或其他場合,也會向國際社會大聲疾呼,從生命教育裡創造生命的價值。
心道法師提到,我們的社會沉浸在一片亂象裡,什麼都亂,最主要的還是價值觀的亂。當大人都扭曲事實,黑白不分了,小孩當然也就跟著亂,分不清霸凌是不好的行為,是不應該做的。
社會的多元化,包括宗教上的多元化,或許是無從抵擋的潮流,但多元絕對不是製造出衝突矛盾,心在感性與理性間的選擇,同時保持平衡,還是一項重要的「心」課題。心道法師說,在感性和理性的光譜間,太過理性會變成冷漠,太過感性,卻有變成專制的可能。從更大的視野上來看,「人權」與「人道」如何取捨,孰好孰劣,確實值得在霸凌危機,世界動亂的時際,好好想一下。
用「人道」替代「人權」
當「人權」的爭取如果演變成分裂、戰亂、鬥來鬥去卻遠離和平理想時,心道法師主張用「人道」來替代「人權」。「人道」是一個傳統的正統理念,其間也包含將倫理道德重新再引導回教育內容裡,也是對西方文化過於強調逸樂、放縱在個人慾望的波瀾裡,一個正本清源的呼喚。
倫理教育當然並不是像某些人以為的,只是讓孩子背背四書等經典,或把孔子孟子講過的話列入教材就就完成,而是要從倫理教育裡找到一套做人處事的標準,讓孩子從中知道節制。心道法師說,倫理就是一種「節制」、一種「對待」,同時也讓孩子知道,他那裡做錯了。「現在的小孩常常不知道做錯了什麼,他做了什麼也沒關係,也都不在乎。這種無所謂的生命是「沒有根」的,找不到「自我」。」沒有了「自我」的孩子,當然做什麼也都無所謂。
心道法師特別強調,他所說的「自我」並不是佛經裡常説的「我執」或「我識」,而是一種遺失了生命價值後的,那種「我」的飄泊。德國哲學家海德格曾說,「存有」最嚴重的困境就是「無家感」,和心道法師所說的「我的迷失」心意相通。
用信仰撥亂反正
「倫理道德就是一種規範,現代人不喜歡被管,也許有人不是那麼喜歡講倫理道德,但沒有了它可不行,世間就會亂。」事實上,霸凌就是從校園和家庭冒出來的亂象之一。
信仰,當然也是一種規範,心道法師認為,當人有了信仰後,才能解決今日所遇到的問題。他特別提起了「禪的教育」,如果從歷史的發展來看,西方文化是從一元變成了多元,然後進入了末法亂象,「禪」則是「從一元到多元,從多元到一元」的過程。
事實上,這正就是心道法師排除萬難創立世界宗教博物館,同時一直鍥而不捨在國內推動回佛對談的根本衷由。心道法師說,宗教的多元發展不能像走單線道般,一直演變成文明和不同宗教間的衝突,也不能再因我們是不同宗教的人就彼此排斥、對立,反而必須加強對話,透過對話我們才懂得欣賞對方和我們的差異,創造和諧人道的氣氛。
學佛,經營好家庭
覺得學佛法對減輕霸凌有幫助嗎?
由於霸凌者也許來自缺乏關注、疏於管教、威權式管教的家庭,或是家人間有著高度衝突關係,尤其是面臨父母間有著嚴重的衝突關係甚至離婚,孩子的心情也跟著緊張起伏,憤怒著父母的關係狀態,或氣憤自己沒辦法協助父母和好,所以將這些情緒發洩到其他較弱勢的孩子,其實霸凌者憤怒情緒底下,也許是悲傷與失落無助。而被霸凌的孩子也可能面臨家庭的支持系統不足或發生變故,且低自尊而容易受到霸凌。
如果父母親可以學佛,重視因果以及經營家庭,了解學佛需要先以作人開始,經營好家庭為重,同時心隨著學佛而柔軟慈悲,用心改善夫妻關係,對孩子接納傾聽與慈愛關懷,建立家庭和諧溫馨的氣氛,使孩子也學習父母的慈悲柔軟心,對待自己與他人,而可以情緒平穩且安心快樂地成長,如此則可以減輕霸凌事件的發生。
您這邊在怎麼做這件事?
台北市佛教觀音線協會承辦的東區單親家庭服務中心,提供免費的法律諮詢協助被霸凌的孩子處理法律的相關議題,另外以家族治療與心理輔導來處理家庭關係,協助父母親與孩子疏解緊張不安的情緒,協助父母了解接納孩子,非指責孩子本身有錯,而讓孩子二度傷害,重新建立家庭支持系統,共同度過此創傷事件,同時重新建立家長與孩子的高自尊與信心,加強生命韌力以面對現在與未來的困境。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