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呂松庭
心道法師為人類新冠狀病毒災疫開示,以禪修安定靈性。閉關期間,心道法師仍然關心疫情中的每一個人。
親人間有個特質,就是會彼此關心,不然, 只跟陌生人沒多少差別。但是,「關心」不一 定會像陽光般溫暖,多半還是冷冷的、刺刺的, 反而讓被關心的人感覺到極度不舒服。隨著成長階段和認知的不同,親人間的「關心」會化身為嘮叨、碎碎念、指責或怒罵,有時候,被關心的感覺卻像是一場山雨欲來的戰爭。關心與被關心的雙方,竟然都不諒解對方。
我看過張作驥導演的《當愛來的時候》, 女主角來春從小生活在大家庭,總覺得大媽、親生媽和沒有血緣卻很親的爸爸都不關心她,她怨生日沒有人記得,跟媽媽講,得到的回答是:「妳的出生是我的不幸,還慶祝什麼。」然而,當她未婚懷孕,男朋友落跑,她就要變成小媽媽時, 還是同一群家人,從責罵到接受小生命的來到, 當她陣痛開始時留在她身邊。所以,歷經種種, 體驗到關心原來可以是這樣的來春最後說:「我喜歡家的感覺,我喜歡陽光的感覺。」如果每種關心都像陽光,誰不喜歡呢?
「關心」這個詞其實有一層意思,為了親人把心「關」起,把這份心留給了親人。但是, 年輕的親人常無法抓住這層意涵,覺得是被束縛了,親人的責罵就是因為他們不愛我,把一 種反話式的關心當成嘲笑。其實,要找到像好 萊塢電影《鴻孕當頭(Juno)》裡,知道女兒要當小媽媽卻從頭一路相挺的超完美爸爸,還 會念詩給女兒聽的,真的還是人世難得吧。《當愛來的時候》應該更接近臺灣家庭裡,表現出來的關心本質。
我們開始相信,關心不一定是陽光,也不 一定是摸摸頭,或在黃昏陪你去吃冰淇淋,或睡醒時發現留在茶几的問候卡片。它也可能是荊 棘,跟刺一樣的扎人,讓你感到痛,並在日後回想時,感激你需要的那陣痛。
獻計
最合宜的關心,其實是降低誤會,在當下 就能讓對方接收到訊息,並且照著你的意思做改變的。因此,建議關心也不能自以為是的以為, 既然是關心,對方就非得接受不可。請練習關心的溝通語詞,盡量還是從「我」出發來看「你」。
像是《當愛來的時候》那句話,若改成「我覺得生下你以後,你常會讓我失望,這是我的不幸,還要慶祝生日嗎?」意思好像一樣,但講法不一樣。或許,在言語和言語之間有個緩衝地 帶,讓對方的心思有一點空間辨別:這到底是惡意的責罵還是關心的包裝。
出處: 有緣人月刊294期
View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