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護法,永存道種

護法三十,生日快樂

撰文.顏靜

「幫靈鷲山做事,衡量結果不是看數字,而是看傳達到信眾心裡面的深度,感動才是最大的績效。」

時間過得真快,今年是靈鷲山開山 36 年,護 法會 30 週年,護法會伴隨靈鷲山走過 30 年,護持靈鷲山各項弘法志業,也接引新緣不斷。

若是一個人的生命,30正是而立之年,已經盡到了生命最黃金的青壯期。心道法師時時念著跟他一起護持教團30年的護法會資深委員們,時時叮嚀《有緣人月刊》要莫忘初衷,與讀者分享資深委員們的故事。

從故事說起,在故事中可以看到靈鷲山篳路藍縷的過程,故事也是一個人的核心。

首先,護法會從 1、2 百人的規模,成長至全省10個區會,10萬多名會員,追隨心道法師的修行理念與悲心,弘法利生的蹤跡。

其一、心道法師和護法會的故事

靈鷲山佛教團開山和尚心道法師於宜蘭塚間苦修時,因善信的發心護持,歷經斷食閉關、洞中禪坐到無生道場的初成;而四方善信護持心道法師的修行,從早期的個人發心,漸漸匯聚成善的團體,最終有了護法會的誕生。

曾經有位師兄說:「幫靈鷲山做事,衡量結果不是看數字,而是看傳達到信眾心裡面的深度,感動才是最大的績效。」老菩薩張眉師姐也曾說過:「不要怕發願,有願就有力!」

這些護持靈鷲山多年不輟的老菩薩們,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也非絕頂聰明,平凡如你我,卻在這30年來成就了靈鷲山佛教團的第一個志業與眾多弘法活動:世界宗教博物館、水陸法會、萬人禪修、寧靜運動……。

其二、得各方善緣,潛心修法

1976年心道法師在宜蘭塚間苦修,求道意堅感動許多當地善信,常常帶著米、菜等日常用品來探訪心道法師,老菩薩吳阿緞師姐在此時開始跟隨心道法師,之後30年護持不斷,水陸法會的佛手、印度朝聖時為佛陀披上的大袈裟,都是出自她手。而因借住圓明寺與骨塔之故,結識圓明寺原所有者家屬吳政勳、吳李峰父子,他們幫心道法師在古塔拉了電線,讓心道法師在修行中仍能閱讀經藏,印證所悟。有道之人自會有各方龍天護法護持,即便開山之初事事艱困,心道法師總是能得各方善緣相助,潛心修法。

1983年心道法師來到福隆普陀巖斷食閉關,莊子和、張漢添承擔護關之責。1984年7月,觀音菩薩成道日,靈鷲山開山聖殿啟建開光大典,籌建了無生道場最早的建物──祖師殿。1989年9月成立「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籌組基金委員會」,為靈鷲山護法會前身,11月於宜蘭羅東舉辦第一場「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籌組基金委員會」說明會,之後陸續於桃園、三重、新莊、松山、板橋等地舉辦學佛說明會,在社會上帶動一股學佛風潮。為了凝聚這股學佛風潮,1990年5月,開始於各地進行籌設分會的規劃。同年9月,靈鷲山護法會正式誕生!

一路行來,因為有護法發願護持佛法僧,許多弘法志業、許多法師傳愛在人間的心願才成為可能。

▲《有緣人月刊》舉辦護法之歌座談會

其三、向世界和平邁去

心道法師從宜蘭的苦修地走出來,直到後來創建靈鷲山和世界宗教博物館,從最早因緣會合到雲林與大眾結緣、弘法,他的苦行形象和對佛法的理念,迅速地匯集護法者的力量。

每當教團發展到關鍵時期、每當猶疑和希望交叉出現在眼前時,心道法師選擇順從他的心,展開向世界和平邁去的道路。有時護法者一時還不能理解法師的思路,發出質疑的聲音, 最後卻也能盡釋疑惑,發心發願,促成了心道法師「為觀音菩薩做事」的「窮和尚的大夢」。每名靈鷲山佛教教團的護法者都是「給孤獨長者」,是這塊土地上的金塊,也將自己投入佛法廣傳的志業。

我們常常能見識到一些護法老菩薩用謙卑的語氣感謝他能夠身為護法,不僅布施和供養佛法僧,增添自身的福慧功德,親近佛法和上師, 跟著展現慈悲能捨的大愛,他們的生命也跟著豐富潤澤。

其四、創建志業 行菩薩道

香港旭日集團總裁楊釗,一直是心道法師創建志業、行菩薩道的大護法,7年前在世界宗教博物館所辦的研討會中,楊釗曾如此表示:「宗教博物館應該讓人在認識宗教以及增長智識的過程中,找到信仰進而解脫煩惱。了脫煩惱不僅需要在大方向上,引介多元的宗教給社會大眾認識,更應該具體而微的落實到人與社群的實體關係。」

楊釗的這段話,雖然是針對宗教博物館的功能投下的期待,或許也可看待成護法們對這個社會所締造的正向功能。如果,每個人都能是某個宗教的護法,在親近教義的同時也實踐慈悲和奉獻的美德,人跟人間相互尊重,禮敬修道者, 這個社會,就能夠朝向更理想也更和平的淨土邁進。

▲《有緣人月刊》舉辦護法之歌座談會

其五、重溫護法之歌

那年,《有緣人》月刊舉辦「護法之歌」座談會,邀請佛法大使們分享在護法之路上看到的風景、心中的感動。

護法是靈鷲山很重要的資糧,也是大家發心的功德,《佛說阿彌陀經》云:「一歷耳根,永為道種」,護法不只是道種,種子更是已經發芽。我們重溫師父開示深耕厚德、廣結一切有緣的善緣,而護法的身分既是有緣的善緣,也是幫靈鷲山展開個人的耳目,結識更多的有緣人,讓他們親近佛法。因此我們很高興能在這裡交換各位的人生經驗,分享如何在護法之路上廣結更多人、如何與人結緣。

吳孟峰說:「我當初因為父親往生,靈鷲山助念團前往助念而與靈鷲山結緣,至今擔任生命關懷的副執行長。發心容易,可是長久心很難,這條護法路上,還是會有人因為碰到困難而 出現退轉心。師父『尊重、包容、博愛』的理念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所以我們自我意識不要太強,隨時在工作、修行當中包容不同的意見。」「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話寫道:『其實人要感恩為我們帶來逆境的那些人,給我們力爭上游的機會』,以此共勉。」

游淑女說:「別人給我們機會,我們就要好好把握,師父常說要在做中學,其實我們在做的當中學到非常多的東西,我覺得自己得到的比較多,更希望自己能越來越有那個能量,把這個東西發展出來。」「我們也有碰到年輕人的問題,現在請年輕人出來比較難,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種責任,比如說已經把委員培養得差不多了,也夠資格了,可是他們不想授證。不授證,其實他的願力也就自然消失了,這也是我不知道如何突破的問題點。」

▲《有緣人月刊》舉辦護法之歌座談會

佛法大使郭素英說:「我剛開始接觸靈鷲山是在里仁的福智團體讀廣論,沒有法師帶,就像一般的讀書會,每個人都要消文,自己看經典翻譯,不一定正確,所以當時我就遇到瓶頸,因為我喜歡法師講的,便詢問哪裡可以學廣論,有人說可以去靈鷲山,剛好當時臺南分院開課,我跑去問課程就這樣結緣了。」

「當時我還是公務人員,但一心向佛,來學就想把好東西介紹給別人,就找了同事一起來。一開始要他們拜拜或參加法會,他們沒辦法接受,一定要聽經聞法,所以一下子就帶了10幾個人參加臺南分院的廣論班,這樣也算是接緣的佛法大使。但我不知道讀經課是怎麼排課,加上遇到水陸法會等很多活動,經常上2、3個月就會停課,使得我找進來的同事全走了,要再找他們回來就很困難了,這是留不住人的原因。」「再如這次臺南地震。我是永康人,很掛念震災,但因為當時臺南分院安排朝山,我也跟著北上,過了幾天回去後,我趕快去幫忙,包括贊經,追思會也去,但總覺得做的不夠多,期盼有更多人手加入。」

▲《有緣人月刊》舉辦護法之歌座談會

彭東美:「我是民國83年的第一屆委員,是老公接引我進去的。皈依師父後,當時山上沒什麼信眾,我幫忙募一些僧眾寮等的善款,後來第一屆委員要授證,我就『撿到』這個委員。」「當時我們負責去山上齋僧,從齋僧開始接緣,接齋僧 20 幾年到現在,從未間斷,從齋僧到接緣,我接了超過千人,20幾年來持續不斷,我的緣就是我的會員。像我接靈鷲山水陸法會的法師香積已經接10幾年了,30幾個志工中有10幾個是全程跟著我,來一天、兩天的有30幾個,那30幾個到現在都是我的會員、儲委、委員,我就是這樣一個一個拉,剛開始跟著我做志工,然後做會員、當志工再做到儲委, 最後就授證。」

當時彭東美有5個儲委,那年已經報了3個,所以她說這個緣要用心去帶,「我覺得要接一個緣真的不簡單,像吳師兄說的,發心容易,要做真的很難。像我接緣時,我不喜歡用line,我覺得用line不夠誠心,我一定要打電話請他們參加活動,人家說見面三分情,聽到聲音就會願意去,所以我是以心對待。」

「不管是邀水陸,邀會員,還是邀朝山,都要用心去對待,只用line的話,常常是『已讀』就過去了,打電話就是不一樣。像朝山,我都是我們區會招最多的;水陸法會我的內壇有40幾壇,我先生10幾壇,將近60壇,每一壇都是我親口去邀的,我覺得親口去邀的內壇會長久,你要說明做內壇的意義是什麼,讓他們懂得做內壇是跟冤親債主解冤解業,也是讓祖先離苦得樂,讓那些無名眾生法喜離苦,讓他們知道做了這個以後,他們的人生、家庭一切都會改變,他們會很法喜地接受。」

那年的佛法大使許釵跟師父接觸很久了,人在遇到問題時,再遇到對的人,你就會對這個人很有信心。民國70幾年,她家裡遇到一些事情,在徨恐、徬徨時,靈鷲山的師姐接引她跟師父見面,當下就跟師父結下很深的緣。她在民國83年授證,信任師父,相信師父做的事都是對的,「因為他幫我解決了很多問題。師父在幫我們解決問題時,不像別人會講得很清楚,而是要自己體會,在這當中我學到很多。」「委員這麼多年,我從會員中培養出4個委員,過程中,會員有退有進,很多人都不知道一百塊用來做什麼,我招募會員時都會說繳一百塊加入靈鷲山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每次國際或是臺灣發生重大災難時,靈鷲山都有默默在做,讓人家清楚這一百塊在做什麼,這樣人家會更願意支持你,我常常這樣做分享,也募到很多會員。」

許釵說:「因為當年我師兄生病,我們就到處問神。起先我去一些宮廟問,對方就說:『 我幫妳解決這件事後,妳要幫助我』,我相信每個人遇到別人說會幫我們解決問題,我們一定會答應他的事情,只要我們能做到。他就說:『我幫妳解決問題,好了之後,我要建廟,妳要捐錢幫助我』,我答應了他。這個過程像是病急亂投醫,後來我師兄的病好了,我也還去那間宮廟,但那個住持之後沒有建廟,所以我也就沒有捐錢,但當時他說:『如果妳沒做,妳家會怎樣怎樣』,人們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惶恐,那時就遇到師姐帶我去見師父,師父知道我的事情後說了一句話:『他要是做對的事情,妳是做功德;他要是做不對的事情,妳算是共業。』」

「剛好那時候師父要建四大名山等等,我就把錢轉到靈鷲山,沒像他說的,沒捐錢我的家庭會怎樣,我一樣去做,只是轉換跑道。就因為師父跟我這樣說,所以我很相信師父,相信師父做的事情都是對的。我從那時候就一直投入,只要山上要做什麼,我們就去幫忙勸募,自己做得到的就一直做下去。」

吳孟峰說:「我們在供僧時有一句話:『所 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東美師姐跟陳蔭師兄正是這個代表。素英 師姐也很好,其實法無定法,我們有一些善巧方便,可是誠如東美師姐說的,你如何在做出決定或方式時,能讓後續接你位置的人沒有負擔。」 「我們做任何事要求不會傷害到別人,可是更棒的是不要讓自己受傷害。不傷害別人是慈悲,不讓自己受傷是智慧,所以學佛的人就是朝福慧雙修這條路前進。」

靈鷲山護法會大事記

有緣人277期

Views: 26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