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曹郁美
公元七、八世紀時的中國唐代,禪宗五祖弘忍的弟子:神秀與惠能兩人在牆上的 PK大戰,千餘年來傳為佳話。
首先要說到底是「惠能」還是「慧能」? 應該這樣說:當時僧人不識字、教育不高者甚 多,惠能是其一。因為「惠」、「慧」同音,後來文字記載下來,到底五祖給他「惠」還是「慧」已莫衷一是。不過筆者看到學術考證以「惠」為是,故本文從此。
PK 是遊戲術語,Player Killer 的縮寫,「玩家對戰」之意。既然是 PK 就意味著神秀與惠能實力相當,但文獻的記載彷彿不是。
神秀是上首弟子,是一等人才,或說是弘 忍和尚的接班人。今日來了一個「語音不正」、不識字的「獦獠」(未開化的蠻人,可能說話帶著廣東腔)名叫惠能,兩師兄弟的背景、資質懸殊,故事開始精采。他倆各寫了一首悟道詩, 如下:
神秀詩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惠能詩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按,佛教詩歌名為「偈」。)
《壇經》是六祖的傳記書,對於這段惠能 繼承弘忍衣缽的過程記載,可說鉅細靡遺,為 何上首弟子不如目不識丁、只會劈柴舂米的小 子?為何後來的北宗(神秀派)不敵南宗(惠 能派)?這兩首詩應是關鍵。神秀的詩偈著重「有」,惠能則著重「空」。「緣起有」是說世間相的生生滅滅,也就是森羅萬象的、現實的世界。而「自相空」是直探萬法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之本原,也就是禪宗所說的「本來面目」。
《壇經》裡還有一個故事是說,惠能見到二僧辯論究竟是「風動」還是「幡動」?幡,是佛教的布旗。布旗為何會飄揚?是風在吹動它, 還是它自己會飄動?惠能這樣回答:「不是風 動、不是幡動,是你的心在動。」這是個富有哲理的回應,讓人思考究竟什麼是「動」?
依照空性哲學的理論,有與空、煩惱與解 脫、眾生與佛皆不是對立,而是相即相入。故而「動」與「不動」也非相反義,在超然絕對的世界裡二者可以等同。
《壇經》裡諸如此類的記載甚多、甚迷人, 難怪千餘年來六祖惠能與這本篇幅不大的傳記書受到尊崇。總結來說,惠能的故事給我們幾點啟發:
一、讀書識字、禪定修練是助力,但與開悟解脫否不一定有關。
二、「空」、「有」本就不是對立面,「樹」是樹,也可以是「非樹」,執著於是、不是;樹、非樹;或是風動、幡動並無意義。瞭解了,心境自然擴充無礙。
三、惠能擺脫繁瑣的章句之學,拈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要旨,老嫗能解。
不過學術界後來翻案,對神秀另有高評價, 以下例來說:歷史上把惠能歸類「頓悟派」,神秀是「漸修派」。言下之意是「漸」不如「頓」、神秀不如惠能,這是不正確的觀念。頓、漸並無好壞,只在於個人根器、性向、能力之差異。若強加評判優劣,不就是「分別心」作祟嗎?
神秀與惠能的 PK,開啟了禪宗史新的一頁,不但趣味,也深具啟發。
(本文作者為東吳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靈鷲山慧命成長學院講師。著有「《華嚴經》之如來放光」、「十方成佛──華 嚴小百科」等書。)
出處: 有緣人月刊294期
Views: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