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呂松庭
有一所每學期要交十幾萬的貴族小學,開設了金融理財課,當其他學校的孩子還在用圖卡學英文單字或數學公式時,這所學校卻要孩子玩投資競賽,連南北韓局勢都納進投資的消息股。
但是,我仍然會好奇,也許理財方法可教,要如何教孩子懂得善用,進而享用事物呢?
裘‧多明貴曾引用西班牙語的一個字「aprovechar」,意思是明智地善用事物─不管是一件破夾克上的拉鍊,或是在海灘上渡過陽光燦爛的一天,享受每一個時刻,顯然是比擁有還更值得祝福的。「享用」卻是許多爸媽不知道怎樣教給孩子的,爸媽已不再能用小時候聽過的半屏山呂洞賓賣圓仔的故事,來有效的傳達不貪心真的是一種美德了。想想我們小時候,誰又真的給這個故事說服,從此乖乖的一顆圓仔付一塊錢,金融理財和消費的課程從小就告訴我們,要懂得打算,強調理財和賺到更錢的重要性。在這種趨勢下,「享用物品」總是一堂被遺忘的,或不知如何教導的教養課。
譬如說,當孩子不吃蕃茄,你拼命跟他說不要浪費、應當要節儉,好說歹說孩子總不聽時該怎麼辦?有位語言學所的洪老師根據他的經驗說,最好的方法就是,吃給他看。同樣的,如果你要孩子懂得善用物品,將節儉當做一種美德,那可能也是因為,你就不是個善用物品的爸媽。明明,妳已經有十件衣服,卻還是喊著沒有衣服穿,尤其到了百貨公司拍賣季節,妳的聲音就特別的洪亮,結果,不僅老公聽見了,連孩子也跑來好奇的問道:「媽媽,妳那十件衣服躲只勘妳穿過三件,其他的怎麼了,會不夠穿嗎?」其中,有五件是有一次大拍賣撿便宜買來的,後來才發現根本穿不上,妳當然不能跟還子這樣講,然而,妳同時也給還子上了一課。
家裡的物品要能夠拿出來享用、善用,這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孩子的教育。真心的,與孩子一起享用家裡的每樣東西,那些完全用不到的,或根本就沒有享用感的物品,就不妨從居家生活中「減」去吧。演過果陀劇場《十七年之癢》的陳湘琪奉行的「減」人生,很值得參考,陳湘琪說,家裡長年累月生活,早就積下了許多多餘的物品,或許都可以「減」去。
【獻計】
資本主義的法則相信,人是貪婪的,所以會不段的累積、爭取。然而,「享有不一定擁有」卻是保有綠色地球的革命性觀念。建議就從家庭做起,依據一、會使用到的,二、自己享受的,三、有紀念價值或想保有的物品來做整理。一般來說,一年週期內不會用的東西,使用率大概就偏低了。
Views: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