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面向地球超載日 唐鳳談信仰、數位和環保

撰文.陳盈霖 攝影.陳盈霖

因口罩地圖 APP 登上全球媒體,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被日媒譽為天才 IT 大臣的唐鳳,從小受父親影響,對宗教並不陌生。唐鳳認為,「信仰本身值得相信」,運用科技的發展傳承宗教文化,透過人工智慧(AI)等數位化輔助,能綜觀諸子百家、各宗教派別彼此的關聯,找尋宗教本身的共同價值。

2016 年,35 歲的唐鳳以數位政委身份入閣後,瞬間成為媒體焦點,全球邀約不斷。對天才自學的科技人而言,科技是人類發展的輔助工 具,唐鳳認為科技運用於宗教、環保、防疫等各行各業最大好處是,在不大幅改變生活習慣的情況下,能帶給人類更永續、環保的新選擇。

宗教是實際生活的信仰

唐鳳從小就會閱讀宗教、性別相關書籍, 因父親唐光華對道家、藏密均有涉獵,在其影響下,青少年時期的唐鳳曾跟著父親一起到過西 藏、去過印度的奧修中心、在黃龍丹院練氣功, 17 歲時便曾一睹大寶法王。她猶記得尼泊爾有一個「辯論經典」的傳統,在挑戰經典辯論的過程中,將經文賦予新的意義,「這是印象較深刻之處。」

對唐鳳而言,佛法可說早已融合於日常生活中。她說,現代人會用很科學的方式檢視、驗證,用實驗精神研究心理層面的活動,然而, 在談及社會心理學或精神分析等議題時,中文所說出來的概念,有時與佛教理念不謀而合。「好比我們常說無常、無我,面對、接受、處理、放下等概念,已不僅限於佛教,而是精神層面,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就算不信佛教,但也了解無常、無我。」

唐鳳說,「剛開始與人溝通時,發現用這些佛教的詞彙,大家最聽得懂,但自己思考事情時,不會特別用這些概念,因一旦專心某詞彙, 可能望文生義,被字牽著走。」她認為,宗教是「實際生活的信仰,而非透過某些儀式去進入這樣的狀態。」

「我很相信信仰。信仰本身值得相信, 對我來講,任何宗教都是到這個信仰的方式而 已。」如何相信信仰這件事?唐鳳說,信仰是個狀態,在沒進入那個狀態時,可能無法面對、接受、處理,當然也沒法放下。一旦進入信仰狀態,本來看起來很難面對、接受的事情,可能都會變得容易,「可見不管信仰什麼,重點是進入信仰的狀態。」

被問到「今天遇到比較困難的點,會自然 想到放下?」唐鳳笑說:「對,我相信這個問題我可以跟它相處,這問題不會難倒我,我可 以去睡覺,睡個 8 小時,醒來就好了。」她進一步解釋:「我的意思是不要自找麻煩。這是任 何宗教都要解決的事,雖然解決方式不同,但 最終目的都希望不要自找麻煩,不找自己麻煩, 也就不會找他人麻煩。」

以文化角度延續佛教傳承

佛法之於唐鳳,更多的是希望進行文化傳承。「第一次見到陳履安,他邀請我去看《大般若經》,但我沒看完。」唐鳳笑著說,後來她看到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的佛典卻相當歡喜,「因為可全文檢索。」

2013 年她曾主持一個「萌典」計畫,因而接觸到一些處理佛典的朋友,他們發明了拆字的方法,「比方說,一個字的左邊是什麼,右邊是什麼,用部件拼湊的方式打出古經文字。這有點像過年我們會看到招財進寶四個字的拼字。」之後,再加上中研院拆字引擎,電腦看得懂各部件的意思,進而將字組合出最好看的形式後輸出。她說,當時對該研究充滿興趣,儘管 2016 年入閣後就沒有主持萌典計畫,但相信目前仍在該領域繼續努力的研究工作者,會將這份傳承愈做愈好。

談及宗教與科技的關聯,「好比佛典動態 組字,便是科技結合宗教的一種。」但唐鳳說, 科技只是一種工具,是為延續佛教文化而開發, 並非調整既有文化去配合科技。人與人間的相 處,社會性等部分才是最重要的。

唐鳳 說, 除 CBETA 外, 她也常運用CTEXT(中國哲學書電子化)線上古籍文獻檢 索系統,從最早的先秦兩漢至儒墨道法等文獻, 全文檢索彼此參照,會發現許多同樣的概念用不同的名詞字彙表達。由於諸子百家的各種說法, 能透過檢索系統綜觀,因此較不會受到派別、歷史對立或不同學說影響產生障蔽,一次看見思想者間的關聯、脈絡,最重要的是彼此的共同價值。

「我常常說,數位就是不只一位,透過數位化,我們不會被侷限的困在某個特定宗派、說法,而是可運用全文檢索跟科技輔助方式,接觸到不同想法與派別。」也因此,佛教發展多了更多可能性。唐鳳說,部分經典用的是先前時代的語言,如今線上註解與翻譯,可讓這些經典進入現代人較容易了解的脈絡中,整體的理解也更為全面。

人工智慧 AI 與虛擬實境 VR,在佛教的傳承與發展上,也愈來愈顯重要。

「最好的方式是所謂的共享實境,我看得到,也可以分享給你。」唐鳳說,過去只能描述,也就是佛典中的「如是我聞」,但畢竟化 成文字,若無第一手經驗,有時很難契合當時 狀況與脈絡。共享實境的模式下,好比形容「須彌芥子」那種感覺,可以在虛擬實境中體會「一下子上太空,一下子渺小得進入果核中」,且能與親朋好友一起體驗,更能一窺字眼後面實際的境界。

唐鳳說,科技本身是替大眾服務,好比許 多新一代年輕人,若仍願意去理解佛教經典,可運用他們較能接受、喜歡的多媒體,高度互動方式一如經營「寶可夢」般,端看每個人適合的模式,運用動漫、電腦遊戲,虛擬實境、電影等不同的認知方式,加深對佛教的認識。

設備、技術到位,科技運用水到渠成

隨著虛擬實境、直播、視訊等技術成熟, 逐步運用於各行各業上,特別是過去一年來因新冠肺炎疫情,許多線下活動、會議紛紛拉到線上進行。唐鳳認為,很大一部份原因是相關設備剛好到位,水到渠成。

過去不偏好用遠距線上模式,主要是頻寬不夠、解析度差,不論虛擬實境或視訊,對方很難即時給予反應,如今鏡頭解析度細緻、5G 高速網路成型,鏡頭另一端的微表情較能正確傳 遞,延遲也減少,人與人間更有無遠弗屆之感。

過去以光纖網路為主,線上會議、視訊多只能在室內,「不論在哪個國家,正對鏡頭的就是辦 公室,看起來都一樣。」5G 能讓視訊走出戶外。她舉例說,先前與韓國友人視訊,當時人在臺 北往宜蘭的路上,她將鏡頭架在前座椅背,連 線的同時,鏡頭一路拍著外面的風景,5G 架構下的視訊通順流暢,「就很像坐在虛擬電影院, 一路跟著我體驗著臺灣美景。」「對我來說,能分享的東西變多了」她說,戶外連線,隨時都能遇到新東西,共同分享的生活經驗也隨之增加。

許多人認為虛擬實境、直播或視訊的設備 昂貴,但比起機票、飯店費用,似乎也沒有特別貴,「設備購買一次,之後使用幾乎免費,怎麼比都是網路取代馬路好得多。」疫情發生時剛好趕上技術成熟,現在只需一般手機「便可感覺對方就在你身邊」,大家愈來愈願意使用這些新科技,就是水到渠成。

這一年多來,唐鳳因口罩地圖 APP 聲名大噪,全球各國紛紛向其取經。「防疫最重要的科技,是化學科技,」唐鳳笑言,「就是酒精與肥皂,那也是科技。」其次是口罩,數位科技排第三。

她說,本身擅長的是確保大家對傳染病學的理解,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讓他人知道,且樂意傳播,比如用「不要嚇到吃手手」的文案就很 棒。唐鳳解釋,戴口罩是保護自己不被手碰到, 若文案強調戴口罩是尊敬防疫人員、尊敬長輩, 若不跟長輩住在一起,自然不會想到這件事,傳播力就比較低;改以「嚇到吃手手,旁邊再加一隻柴柴,大家看了會心一笑,也更願意分享。」

臺灣在防疫上所用的科技都是適當的,而不是把一部分人屏除在民主體制外,人人都能參與防疫,想到什麼都可撥打 1922。「這個 1922 接線生,去年一整年接了 200 多萬通電話,那也算科技,這是促進民主,而非把人群撕裂的科技用法。」

咖啡紗、替代能源 見證科技推動環保

自 15、16 歲開始便不吃肉食,僅吃少量的淡菜、蛤蠣等貝類,唐鳳說:「一開始從環保角度出發,但不是很嚴格,後來這樣做是希望不 造成後代與動物痛苦。」唐鳳說,現在與當年吃的素食變化差異相當大,近年來許多連鎖餐廳、速食店都開發「未來肉」、「植物肉」,「我很愛吃美食,這類的發明愈多,就更不會因好吃而去吃肉類。」她笑著說。

採訪當天,唐鳳身穿一襲藍黑相間、質地 輕薄舒適保暖的外套,「這款外套是利用回收 的寶特瓶與咖啡渣做出來的材質,稱為咖啡紗, 輕便、好穿。」特殊的衣料材質,開啟另一個環保科技話題。

近年來,靈鷲山心道法師推廣愛和平、愛 地球的核心價值,持續關注地球的平安和生命永續。是的,全世界都知道,環保議題刻不容緩, 特別是氣候變遷威脅不斷,但地球的資源卻不斷被人類剝奪,「這個叫地球超載日」,唐鳳指出, 人類很容易在每年不到年底時,就把地球當年能夠生產的資源用罄,就像 2020 年的 8 月 22 日就已用完到當年 12 月 31 日地球可產出的資源。

現在看起來的繁榮經濟或社會發展,有點 像個人財物透支,也就是向後代子孫提款,對未來的世代並不公平。「幸好,這個觀念現在愈來愈普及」,當前的世界氛圍,特別是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愈來愈大,企業家不能只袖手旁觀, 而是一定要「做一些事」。她指出,過去的企業直到造成重金屬等污染,才可能被抵制,現在是

「袖手旁觀,什麼都不做,就會被抵制。」

她說,科技的好處在於不大幅改變生活習 慣下,可以帶來更永續、環保的選擇。好比她身上穿的咖啡紗,是臺灣新興品牌 Acotex,不僅有防風機能,款式也時尚,因材質來自咖啡渣, 掛起來還會自己去除味道。「這就是科技環保的一種」,她說,新一代材料科學,許多慈善組織、單位也積極研究開發,「向上回收」的概念因科技興盛,回收後不僅質料更好,經濟價值更高, 又能幫助後代子孫存款──既照顧到這一代的社會、經濟,又能照顧到下一代。

唐鳳笑著說,現在她大部分都穿類似的科技再利用服飾,經常有人問,她也會一一解釋。

「這種衣服有點類似登山的機能衣,很輕、很薄,雖然保暖,但也不會太熱。」知道有這樣材質的衣服,她特地去選購,不論材質、款式都很滿意。

她也相當關注類似的社會企業,如 Story Wear,利用回收的牛仔布料拼成不同樣式的衣物、包包與小物等,也提供二次就業婦女工作機會,同樣兼顧社會與環境價值。

而替代能源如太陽能、風力發電等,近年 來從原本的很貴到便宜,「這就是科技研發的力量」。「節能裝置也是如此」,若儲能、節能能力愈好,愈可能節省更多能源。例如安裝智慧 電表,智慧系統可告訴使用者尖峰時段的用電情況,哪些家電可優先汰換,或建議晚 2 小時運作某些家電能節省更多電費等,「這些都是人工智慧能幫我們做的事。」

這些技術愈普及,人類能切換到對環境負擔較小的生活方式,未來若技術更加純熟,對環保將有更多貢獻。

出處: 有緣人月刊293期

Views: 1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