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瑞貴
未來,充滿著渴望、恐懼、與挑戰。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與「未來」有關的辭語,例如開創未來、迎向未來、邁向未來、掌握未 來、挑戰未來⋯⋯等。或許未來給了許多想像, 但也總給了虛幻縹緲的感覺。在現實生活中,「未來」代表著不存在的無限時空,要如何開 創?這是未來研究經常被挑戰的尷尬問題,也就是:未來尚未發生,沒有未來的知識,又如何研究?
「不存在的存在」的弔詭
德國科技評估與系統分析學者 Armin Grunwald(2009)認為,能夠被接觸及探究的未來,只能是那些與當代有所關連的未來。未來研究並不是研究「未來」的科學,而是聚焦在「當前的」未來圖像、設計、方案、渴望、恐懼等現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易言之,未來研究 是探究所有與未來關連的當前事物(alles, was heute mit “Zukunft” verbunden wird)。
這樣的觀點說明了,未來不是獨立存在的 時空,與現在會有不同的關連,只不過這種「關連」可能不是過去與現在的線性延續,在過去、現在到未來的發展過程可能會產生不可數的質 變,使得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從現在仍可一 窺端倪。只有這樣的觀點,讓我們可以對未來 有所期待、渴望或感到恐懼、警惕,進而才能掌握、創造,因為「未來」與現在有關。然而, 就現在而言,慣性上,「未來」仍然是不存在的, 但未來卻很清楚地正由當下行為所創造,所以 實質上是存在,且正像變形蟲般在成長、演化。因此,「未來」是一種「不存在的存在」的弔詭。
因緣業報型塑存在的未來
然而,「所有與未來關連的當前事物」又 如何闡述?有哪些現在事物與未來相關呢?《大乘入楞伽經》云「一切法因緣生」:萬法因緣生, 萬法因緣滅。任何物質或非物質元素的加添或移除,都會依循因緣法則導致變化,所以,當下就開始型塑未來了。《阿含經》對「因緣」的詮釋: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說明了因緣的複雜性及因果交互影響和相互依存的動態性,造就了不同時空的未來。
許多事象雖一時潛伏不可見,但長久之後卻會帶來重大衝擊,改變既有的一切。佛法更深刻闡述,因緣的變化與身、語、意的「業」是密切相關的。「業」指的是,過去、現在和未來, 一切日常生活中身、語、意的行為。業的造作過程中,最主要來自於心,《法句經》云「心為法本」,《大毘婆沙論》云「身、語、意業, 皆是一思。」所以,思想為心造作,心引導了一切業的造作。這些造作相應於未來,展現出來應有的結果,就是果報。例如,由於貪愛舒適的生活,於是大興土木,開發山坡地,大肆興建別墅,濫伐林木,供做建材,導致鳥獸無所棲息,四季無法調節,因此導致氣候極化、水土破壞、生態與環境破壞。舒適貪愛來自於一己之私的 心念,濫墾濫伐是行蘊,氣候極化、水土破壞、生態與環境破壞即是果報,業與報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因果關係。
不存在的未來是存在的當下
把不存在的未來當成存在的當下,不再讓未來縹緲虛幻,也就是:讓心作主,找回自我與宇宙的本來面目,由利他的修行出發,讓心引導蘊行,把不存在的未來當成存在的當下,掌握存在的當下機會成就未來,挑戰當下的所有困頓奠基未來,那麼,不存在的未來就在存在的當下孕育出存在的美好未來。
(本文作者曾任淡江大學副教授, 未來學研究所所長,Journal of Futures Studies 編輯,《明日世界》雜誌總編輯,美國世界未來學會專家會員。著有《把握 當下,前瞻未來:變遷未來的因應之道》,
《未來學》(合著)及《千禧未來》(合著) 等書。)
出處: 有緣人月刊293期
Vie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