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重新思考未來

撰文.陳瑞貴

最近主持一場創意思考的培訓,要求與會夥伴對當前社會制度、措施、作法或想法提出質疑,並加入一些新限制或拋棄一些舊限制, 從而產出創意點子。一些與會夥伴發現這種對現狀假設的挑戰,讓視野更寬廣,思考更新穎。這 是藉由跳脫框架,獲得創意,以提供更好未來設計與規劃的「重新思考未來」的一種創意技巧。

重新思考未來之道

面對 1950 年代電腦革命以來天翻地覆的變遷,未來學家 Rowan Gibson 在他所編著的《預思未來(Rethinking the Future)》(1997 年) 中強調,我們應該嘗試挑戰或重新反思目前生活周遭運作體系的一些假設,因為這些假設是植基於過去經驗的累積以及對過去事物的觀察。

當人們積極邁向全新未來生活脈動之際, 慣性假設必將失靈。新冠肺炎對全人類的衝擊之後,我們再也回不了過去,同樣也讓人們必須重新思考與設計未來。

Gibson 提出了三項重新思考未來的方法:

一、就此打住(the road stops here):未來不會是過去全然的延伸,會由更多不連續性的突變所組成,慣性思考不再有用。

二、新時代面對新競爭,因此要有新思考與新作為才能贏得新時代的新優勢與成功。

三、未來何處去?(Where do we go next?)這裡所指的「何處」,並不是「某一個特定的地方」,而是對於未來有什麼價值?觀念?願景?下一步又如何由重新思考未來到管理新未來?

誠然,面對新環境,不適用的慣性不僅阻滯了組織或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更可能導致整體的崩壞。未來時間是可無限延伸的,未來框架是可自由設計、規劃與伸展自由意志的。重新思考、設計未來成為贏在未來的不二法門。

用「心」重新思考未來

在前述的培訓中,大家努力地對選定議題的假設與慣性思考提出挑戰,但似乎只能提出「暫時性緩解」的創意,難以徹底解決議題的沉痾。何以致此?從思維邏輯而言,仍流於既有知識與傳統邏輯思考模式所致,例如沒有人會懷疑專家的觀點,也很難對現有的措施或知識提出破壞性的質疑。

人們生活上最常產生的迷思就是,深信專業知識的權威與可靠性,以及引此所設計事物的恆久性,但卻忽略了環境的變異會改變原初狀態與思考的正確性,這是因緣法的道理。《佛本生集經》云:「諸法從因生,諸法從因滅」;《雜阿含經》載:「諸識法如幻」;《金剛經》亦云: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人們透過如病如癰的五蘊,所見的諸相不過是因緣的組合罷了。當因緣條件變了,所認知的一切也就不存在了。心道法師強調要用「心」去觀察,捨掉物理、現象等的不真實,看到現象的因果道理。透過對事物、現象的洞見,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與最深層的肇因。

心的未來思考與設計

用心重新思考與設計未來在於避免陷入經驗的迷思,讓未來不僅不是過去的延續,而是在清楚自我本質、因緣條件、以及渴望價值的環境條件下,紮實地展佈未來的設計與實踐次第的規劃。這是否臻至《雜阿含經》所云:「樂受不放逸,苦觸不增憂」的境界?!

(本文作者曾任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副教授、美國世界未來學會專家終身會員。主授科目含未來學理論與方法、組織願景與創新、組織變革與不確定管理、經濟未來,以及社會未來。)

出處: 有緣人月刊286期

Visits: 1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