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良越
心道法師開示:「有了四期教育,也就是阿含、般若、法華和華嚴教育,一切都清楚了,佛陀的生命如此的透明,生命就是一部寶典,供後世廣大的佛子都有學習效法的依據。一切都清楚了,月照山河,星河皎白。」
則是佛陀為我們所揭示的苦,苦是四期教育首先要「四期教育就是順著佛陀的生命預約成佛的道路,是人的教育,也是成佛的教育。當然,我也會這樣想,在學佛的漫長道路上,我自己是不是也遵循著四期的發展,我自己的生命歷程,從早年的塚間修,到後來創建靈鷲山佛教教團,到設立世界宗教博物館,到推動愛地球的和平願景,到國際間的關懷行腳,以及現在的四期教育,我 是不是這樣過來的呢?我的答案非常肯定,佛陀, 始終是我終生孺慕、追隨的明光。」
「生命,是有這樣的透明的時刻──透明到黑暗無法藏住,透明到我們所見都是光明,我們所想的也是光明。透明到心有一絲絲的痛,好像剃刀經過下巴時的微微刺痛感,好像心裡面突然撥開了一切雜亂,突然得到了真正的安靜。我相信,當你也進到四期教育系統,這些經驗都會一一的來到。這些經驗的核心是禪,禪的核心則是佛陀為我們所揭示的苦,苦是四期教育首先要去處理的對象。」
佛說人生有八苦
「佛法告訴我們人生是苦,有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這八苦。生苦,小孩子在母體內時,身處狹小、悶熱、黑暗的空間;出生後,一被風吹,就像針刺刀刮一樣,苦不苦?苦。所以生是苦。有生就有老,我們年紀大了,身體衰弱、體力不足、骨頭酸痛, 走起路來,顛顛簸簸,怕摔跤,耳朵聽不清、眼睛矇矓、頭昏腦脹,腦筋記憶也不好了,常常不舒服,所以老也苦。」
「病苦,不管大小老少,我們一旦病了,誰也替代不了,必須要接受病的事實。到了醫院, 只能隨醫生方便,一切不能自主,甚至有時候, 善緣不具足,醫院檢查錯了,又要再重新檢查, 這也是常有的事情。還有,病久了,沒人照顧, 久病無孝子、親戚朋友也遠離了,這些都是病苦。 所以,大家到醫院要好好體悟,看別人病的身態, 知道病的苦惱有哪些。死苦,因為我們不曉得死 後會到哪裡去,所以在面對死亡時會恐懼、不安, 會想到自己還有種種掛念,不甘心就這樣死了, 所以死也苦。」
「除此之外,我們內心思想受到貪、瞋、癡的影響,產生執著、貪染,生出許多煩惱,也是苦。像是我們常因為瞋恨、嫉妒,產生對立、抱怨等情緒,這是怨憎會苦;還有我們常常因為渴求某種東西,以為這是永恆不變的,沒有認清世間萬物都是無常,生滅變化的道理,所以當東西或感情消失時,會有不捨與執著的心,產生愛別離苦與求不得苦。」
「所以,我們知道一切苦都源於我們的身心變化,這就是五蘊熾盛苦,是一切苦的根源。五蘊,指色、受、想、行、識,『色』指形體、『受』為感受、『想』是想法、『行』指心的造作行為、『識』是意識、分別,我們身心常受到這五種組合生滅變化的影響,所以身體會有生老病死,心理的行為、思想也會受外在影響,想東想西,不 知道怎麼做才對,產生許多煩惱、執著,感覺到 苦、累。所以我們如果想要離開、破除五蘊的束 縛,就是要修行,要學習佛法。」
佛法像日照般普遍
小學五、六年級,班上來了個程度很好的轉學生。他的程度很快就在數學課上嶄露無遺,數學課變成老師和這名轉學生的對話,我記得很清楚,有次這名轉學生跟老師說:「可以這樣這樣解題」,老師說了一句:「對啦,可是其他人聽不懂。」
在漫長的學校教育路上,多數的人都屬於「聽不懂」的其他人吧,老師應該喜歡這種根器好、悟性高的人,也會給他們更多的青睞。佛法 上,這就是頓漸根器的差別。
《華嚴經》說:「譬如日出先照高山, 次照幽谷,次照平地。平地不定也,幽谷漸也,高山頓也。」就說佛法好像日光,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再照平地。
這是用譬喻來判教,佛陀成道後,最初說《華嚴經》,教化頓大的菩薩;幽谷喻佛在鹿苑說小乘經教,教化聲聞緣覺;平地喻佛最後說《方等經》和《涅槃經》,教化一般大乘漸入的根基。
我用這個譬喻請教法用法師,得到這樣的回答:「日出日中日落皆是因大地眾生的習氣坑壑有別,眾生覺遲覺速等差異,非日有異,所以說: 體性空、自性昭、大悲周遍。」
太陽都是一樣的,但在全世界的宗教中,都有日神的信仰。我相信這個把佛法當作日照的比喻,肯定是釋迦牟尼早年在印度的旅行中,每天望著日出日落,得到的一種篤定的感覺,佛經說「遍照的智慧」,照明三昧,還有哪種教育,能 像日照那樣的普遍?
靈鷲山的成佛教育
我注意到,早前靈鷲山推出四期教育,用阿含、般若、法華、華嚴這四個階段,涵攝成佛的教育歷程。我對這種教育課程感到好奇,曾前去訪問心道法師,他說佛陀的生命歲月就是循著這個歷程悟道成佛。
很多靈感,都是在旅行中得到的。許多佛教徒前去印度,追隨佛陀當年形跡的朝聖旅行,在 印度,身處在聖地,一名聖哲處過之地如此透明, 好像連時間也是透明的,但我相信每個人的體悟都不一樣,我問心道法師,是不是早在旅程間, 就想著要依照佛陀的一生來設計教育課程,他淡然微笑。
佛陀駐世時,教化弟子和世間有緣人,常許諾他們幾世幾劫後就當成佛,每個人都能成佛, 當然時間要在很久很久以後。對於後世教育工作者的啟示就是,只要秉持著精進的心,每個人都可以是人才,都有成功的資糧。
作家龍應台寫過一篇文章,「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 5 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我知道,這也是佛陀的教育。
但是,在我們的學校歲月,在我們的佛法學習路上,我們是個願意被等待,說一句「孩子慢慢來」的人嗎?
離開福隆山上的清風暖陽,步伐不禁放慢, 彷彿心道法師在我背後叮嚀,孩子,你慢慢來, 世界會等著你。
出處: 有緣人月刊265期
Views: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