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曾志朗 樂為創建生命和平大學添薪柴

撰文.王蘭英

說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是宗教夢想家,前教育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是教育夢想家──兩位的生命因實踐夢想而不同:一位堅持宗教領袖的慈悲利生;一位堅持學者的風骨良知,但緣分就是這麼奇妙,一位在緬甸出生;一位曾在緬甸教書,善緣不斷串聯, 讓兩人從世界宗教博物館創建結緣、2008 年共同發起「全民寧靜運動」、到近來心道法師在緬甸籌建生命和平大學,曾志朗成為圓夢的一股助力,為世界和平、地球永續貢獻心力。

緣起宗博創館 看見不一樣的靈鷲山

滿頭白髮的曾志朗,身穿淺色襯衫與牛仔褲,腳踏舊布鞋,簡樸的個性一覽無遺,他眼睛微瞇地回憶起17 年前的往事,當時與推行「兒童閱讀運動」的教育團隊,前往宜蘭的途中知道靈鷲山,後來有機會上山,深深被這個臺灣緊臨太平洋的最美東北角山脊線吸引,進一步了解獲知靈鷲山正在策劃生命教育的想法及文化層面的意涵。

他看見靈鷲山不同於一般宗教團體蓋信仰中心的傳統老路,反而是創建十大宗教並陳的博物館,在動盪不安的時代,推動宗教融合的努力,展現出善意、和平與愛心的特質,無特定宗教信仰的他認為,這些正是所有宗教的核心價值,當下生起一股莫名的感動。

2001 年 11 月,世界宗教博物館因創館舉辦國際論壇,他認為,這個配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論壇,有重要的世界性意涵,全球眾多宗教領袖在臺灣齊聚一堂,是臺灣被世界看見的絕佳機會,時任教育部長的他應邀參加,相當肯定世界宗教博物館打算深耕生命教育領域,與他正在推動的生命教育理念一致,當時雖然不認識心道法師,卻相當佩服心道法師的理念、遠見、願景、胸襟。

因宗博館的善緣及心道法師的贈書,開啟兩人更多互動的肇始,爾後曾志朗在學校實驗室忙著做實驗、忙著審核世界各國的研究計劃, 與靈鷲山並沒有很深的交集,但多次近距離的談話,讓曾志朗特別讚許心道法師對人展現的真誠:不是那種感情充沛而熱情的黏膩,而是一種淡定而深遠的悲心,跳脫一般世俗及宗教領袖的框架。

曾志朗對緬甸有很深的情感,他透露,年輕時曾到緬甸中部的瓦城培訓當地華文學校老師如何教授華文;走訪緬甸中、北部城市,接觸多個華文團體,幫助許多緬甸學生來臺灣就學;也曾以緬甸獨有的圓圈文字與腦神經認知, 為神經科學研究的主體,進一步推敲當地文化、歷史背景時,對「萬塔之城」蒲甘巍然聳立、高大佛塔的建築、幾何、數學,這樣的人類奇蹟為何慘遭元朝忽必烈摧毀大半,相當感興趣。 2 年多前,更促成臺灣交通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給緬甸國務資政、外交部部長翁山蘇姬。

就因為他與緬甸的這些緣分,得知心道法師出生緬甸偏鄉,歷經娃娃兵飽嚐戰爭顛沛流離的童年遭遇,更有一份熟悉的親切感。

為夢想家圓夢 奉獻人生智慧不藏私

心道法師說:「我們要做一個能夠傳承生命教育、復興靈性教育、扎根社會文化教育的世界性大學,以全人理念,培養對地球、對世界具 慈悲關懷的學生。」

曾志朗認同心道法師在緬甸籌建生命和平大學的理念,以及「愛地球、愛和平」的核心價值,樂意擔任幕後推手,並推薦務實、有經 驗的建校人才加入。他認為,這是一個有高層次理念與視野的理想,不同於一般大學的建設, 從擘劃願景、校務經營、策略方向,校地選擇、學院設置、產學合作;將來的教學師資、課程安排、研究成績、招生宣傳等,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他語氣高昂地說,禪修是心道法師的智慧結晶與法寶,盼能發展成這所世界性高等學府的特色課程之一,期待融入緬甸的政治、文化、 社會等系統,與當地一流大學合作,結合商場、 醫院等,一步一腳印,打造生活機能完整的大學城。對緬甸教育、醫療、社會價值、政局穩定有實質助益,在佛教深入人心的佛國,佛光也將普照人間!

心道法師與曾志朗教授,同樣擁有率真的真性情,平易親切又真誠的處事風格,實踐簡單過生活的哲學,各有各的夢想與願景,也各有各的善擇堅持,兩人都散發一道「指引的光芒」, 尤其是經歷生命體驗所累積的智慧,及對夢想永不放棄的投入精神,讓人動容。

曾志朗說,「我的夢想,就是替那些動人的夢想家實踐夢想!」從過去綠島人權文化園區設置、《看見臺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的夢想計畫等,都可看到他居中奔走、支持的軌跡。因為心道法師的慈悲願力,不論是邁入第 17 年的世界宗教博物館,或緊鑼密鼓籌備的下一個志業

──生命和平大學,讓全球跑透透又忙於教學、實驗的曾志朗,承諾一起來做這件有意義的事情,成為連結彼此的無形牽絆,將為心道法師的大學夢想添薪柴。

出處: 有緣人月刊269期

Views: 44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