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劉湘吟
一座不使用農藥和化肥的自然農場,首先受益的,就是生活在農場及其周遭的人了(當然還有許許多多數不盡的各種小動物)。
以前農場還有芒果樹的時候,不時就採幾個下來,這裡的芒果是像臺灣的青色土芒果,農場伙伴把它切成絲,再加上碎花生粒、醃漬的茶葉片、油、辣椒⋯⋯,拌在一起就是一道香辣爽 口的緬式涼拌芒果絲;農場裡種的草莓、番茄, 熟了採下來,衣服上擦一擦就可以塞進嘴裡;地裡的檸檬香茅、薄荷,信手採幾片葉子就可以泡茶喝;後山種的花生,也可以現拔現吃「地裡鮮」⋯⋯。除了農場裡種植的經濟作物之外,其實,這片原先的野地,周遭就有許多自生自長的天食呢!
酸角樹
農場辦公室前面有一棵高大的酸角樹,10 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野地時它就在這裡了,開闢農場時依循心道師父一貫尊重自然、愛生護樹的理念留下了它,可以說是農場的元老。
高高的酸角樹上,結著許多綠色的果實(就是酸角,或稱酸豆),形狀像花生,但比花生大一倍。緬甸的同仁說,此地常以酸角煮湯佐味, 酸酸的味道是說不出的妙;而酸角生採下來也可以吃,輕咬一小口──哇!入嘴的強烈酸味瞬間令人提神醒腦、瞌睡全消,不僅是大人的天然零嘴,不怕酸的小孩子更喜歡!聽說以前旁邊沙彌學院的小沙彌們下課時常常來採酸角,前陣子決定再回去做沙彌的農場小伙伴志穎出發前, 也想著要爬上去摘一些酸角帶給仰光的同學們吃──到了仰光,可就沒有爬樹摘果子吃的好事了。
兩個果敢少年的自然常識
大自然是一座寶庫,只是,生活愈來愈「文明」的現代人,往往不認識它。
那天,和農場的小伙伴── 13、14 歲的志穎、家強,在農場周邊野遊,這兩個從小在臘戌長大的果敢少年(「果敢人」在緬甸是一個特殊族群,根源遠溯自明永曆帝年間,和近代的華人不太一樣),對植物有不少認識,跟著他們邊走邊看,他們常常指著眼前的植物告訴你︰它是什麼,有什麼作用⋯⋯,這些都不是從書上看來或課堂上學來的,而是生活裡的常識,所以很生動,沒有複雜難懂的學理或學名,非常生活化, 往往還伴隨著動人的小故事,非常有趣。
「吃」對小孩子來說是頭等大事,所以只要果子能吃的植物他倆都知道;此外,「這是咖啡樹,你看,結果了。」野葵花,「我們叫大黃花。它每次開花開一個月,然後謝了、再開。開花 3 次之後就過年了。」
「這是蒿子,是『清淨』的意思。我們果敢人很多拜神的,神明不喜歡我們吃牛肉、蛇肉⋯⋯等,如果吃了這些,進門前要用蒿子葉擦嘴,不然進門會被神明打嘴巴。我哥就被打過的!他有一天吃了牛肉回家忘了先用蒿子葉擦嘴,一進家門就被啪啪啪啪打了幾個嘴巴。」
(當然看不見是誰在打,但哥哥真的被打了)
「那個洞裡有龍!有人見過的,以前學院食堂的阿姨還每天拿飯去餵牠。有一個沙彌也看見過。」什麼?龍?「就是蛇要成仙之前的樣子,頭上有兩個角。」有龍出現的地方是吉兆。
「這個果實的黏性很強,可以用來黏合脫落的刀柄。」「這個可以夾檳榔吃。」這是馬櫻丹耶,有毒的不是嗎?但他們信誓旦旦說可以夾檳榔吃。後來臺灣的朋友說︰可能微毒增加麻醉效果,吃起來效果更強。
還有一種可怕的野花──「狗動毛」。這種野草農場周遭很多,但因為不認識,從未注意到,「千萬別沾到它的黃色果實,奇癢無比。」那小小黃黃的果實會長到 4、5 公分長,沾上了就奇癢無比。他倆說起以前同學用這個戲弄老師︰「把它的汁液抹在老師椅子上,沒多久老師就不停搔癢⋯⋯」這令人害怕的「狗動毛」, 其尊容也令人不敢恭維。
洛神
拜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之賜,一種植物, 因為遠古的傳說和過往歷史上文人的詩詞歌賦, 而被賦與了格外的意義和莫大的想像和神交空間︰據傳遠古以前,伏羲氏的女兒在洛水中溺水,被稱為「洛水之神」;而在 1 千 7 百多年前的三國時代,有一天曹植(就是那位著名的七步成詩的才子)在河邊小憩,忽然看見一位超凡脫俗的絕世美女,心有所感,之後寫了篇傳世之作《洛神賦》,相傳至今。
不用說,「洛神」就是指非常漂亮的植物啦!那天在野地裡乍見洛神時,真是呆了──沒見過。如果不是志穎和家強介紹,真是不認得。 這個初會令人興奮,除了喜歡洛神的滋味,也因為它真美!整株深紫紅色,大大顆的花萼如一顆顆紅寶石般向天昂揚。洛神啊,你真是不負此名。
心道師父愛吃的「打雷菇」
那天,農場的伙伴朵珊又採回一把野生雞樅。這種菌類又名傘把菇、雞肉絲菇、豆雞菇 等,味道鮮甜爽口,當地人除了把它煮湯、清炒 外,也常見曬乾後泡在油裡的雞樅絲,不但延長食用期限,而且香味更濃郁、更下飯。
常樂法師看見了說︰「這是『打雷菇』,(心道)師父最愛吃的。」原來,故鄉在緬甸臘戌賴坎村(離弄曼農場不遠)的心道師父,小時候就常常在打雷下雨之後到野外採這種菇回家, 成為飯桌上的美食──數十年前的緬北山村,物資缺乏加上戰火不斷,可以想見食物的匱乏, 而這老天賜予的美食,在孩子的記憶裡銘刻下難忘的印記,終此一生都愛吃這兒時的美食。想到雞樅和師父的因緣,頓時覺得這「打雷菇」更親切了幾分。
一座自然農場所能給予我們的,或許,將超過我們的想像。
出處: 有緣人月刊270期
Views: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