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文化相遇的靈性思考

撰文.陳瑞貴

有人的活動就有文化接觸。接觸過程中,又如何解讀彼此的文化?在同一社會架構下,族群又如何能彼此平等互動?或許,一些社會微弱的訊息正蘊釀著相關議題的浮現。

最近一些原住民文化的相關報導,值得注意。綜合報載,花蓮瑞穗奇美部落控訴原住民委員會於2018 年8 月「南島民族論壇」展演的「勇士舞」,侵害了部落的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今(2025)年5 月底被最高法院駁回定讞。

原民會認為是「合理使用」,奇美部落則認為歌曲、舞蹈、服飾等都是部落珍視的重要文化象徵,勇士舞只適合在嚴肅的部落歲時祭儀表現,或以奇美部落為主體的對外展演;該展演偏離文化脈絡,未依傳統由部落長老帶領,觸犯部落禁忌、文化。雖然敗訴了,但也引起原住民對傳統文化保護的反思。

另一則報導是有關臺灣黑熊入侵花蓮卓溪中正部落,掠食雞隻及看門狗的事件。為了解決臺灣黑熊帶來的威脅,由林保署花蓮分署、玉管處和部落組成巡邏隊,確保部落人身與居家安全。

巡邏隊在第一天晚上就目擊黑熊食狗,雖嘗試嚇走黑熊卻不可得,黑熊步步逼進距離僅7 公尺的原住民護管員,他不得已開槍射傷黑熊,但也面對內心的折磨、焦慮與痛苦。他是護管員,對野生動物有保育之責;布農族的他更觸犯了禁忌:殺熊會招來厄運的詛咒。

所幸耆老為此特地主持了慰靈祭,以撫慰黑熊的靈魂。其實藉此祭典,讓這位護管員得以與黑熊取得內心的「和解」,體現了角色(守護安全)、文化(禁忌)與情感(保育動物)間的糾結與衝突。

這些微弱訊息,促動原住民對傳統智慧文化保存、傳承及未來適應的思考,是否因此導致原住民的文創?

被賦予生命的意義,且與部落記憶及活動緊密連結,大自然與部落的文化敘事、禁忌和文化教育具有其整體性。

交通、通訊的發達加速外來文化的接觸,尤其新觀念、制度、社經和政治促使傳統文化產生了變化。而這種變化是弔詭的。

例如奇美部落的勇士舞被視為一種非營利的合理使用,且最終須服從法律,但神聖性可能被淡化了。因此產生了原住民文化去脈絡化及詮釋權的疑慮:尊重傳統文化或接受現代規範?

中正部落的護管員在開槍的同時也面對傳統文化(詛咒)與護衛部落職責的困境。

原住民教育也出現類同的省思:學校教育的課程設計思考,與原住民的傳統文化教育是否相融?同時也產生學校知識在傳統文化上的價值思考:當傳統與現代產生磨擦時,怎槄辦?類似的情況也會出現在對原住民文化的各種學術調研:調研均有其背景、知識基礎與要求,是否會造成原住民文化調研結果的片段化或詮釋權的過與不足的疑慮?

此外,外來經濟也在部落生活中發酵,是否產生文化商品化的危機?

當政府、教育、各種調研致力於原住民傳統文化時,是否會不經意地掠奪了原住民文化的主體性與話語權,導致去脈絡化及碎裂化?

尊重,不是掠奪被研究者主體性的展示。

心道法師對於靈性生態提供了完美的思考:靈性是愛,生態說明大自然是有機整體的生命共同體。在靈性生態的覺知下,落實「心和平、世界和平」的理念,對所有生態要能秉持「尊重、包容與博愛(分享)」的態度。透過相異性的包容與生命價值的博愛,讓各族群和部落對彼此文化獲得完整的解讀與平等的尊重!

來源:第347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0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