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顏靜
羅馬帝國時代的競技場,將當時被當作是邪教的基督徒送進去,羅馬人在台上鼓譟,許多老弱邊向耶和華禱告,然後在獅吻下殉教。
兩千年過去了,當靈鷲山和世界宗教博物館的代表在顯月法師帶領下在羅馬競技場前合影,卻是為了宗教交流和對話而來,今昔對照,物換星移,感嘆曾為宗教奉獻出生命的人們。
如果當年在羅馬競技場喪命的基督徒,知道也在羅馬內的梵諦岡,六十年前聖座宗教交談部主辦展開與佛教徒和各宗教的對話,今年正是宗教交談60周年,他們在天國會覺得安慰嗎?寫作《羅馬帝國淪亡錄》的吉朋就問,為甚麼一個這麼偉大的羅馬帝國,會把耶穌基督釘上十字架,在羅馬競技場對著殘酷的暴行叫好,沒有任何慈悲之心,其實,這就是羅馬帝國淪亡的主因之一。
現在,在某些地區,宗教戰爭和愚蠢仍然持續,但也有梵諦岡的宗教交流,也有台灣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回佛對話,和心道法師倡導的以「愛與和平」為核心價值進行的宗教交流。
心道法師長年致力推動跨宗教、跨文化的交流與理解。10月25日清晨,
當世界宗教博物館代表啟程前往梵諦岡,佛陀和耶穌握手言歡,菩薩與天使長交換信物,觀世音菩薩和聖母瑪利亞相見歡。
在出發前,心道法師特別叮囑團員:「以慈悲與真誠開展友善對話,凝聚人類共同關懷世界的力量。」
其實,心道法師早就用長長的一生為這段話留下最好的註腳。
在梵諦岡,語言也許不同,信仰的理論也天差地別,但簡樸生活、奉獻和慈善的做法卻是彼此認同的,走到那裏都可以相通。在台灣,心道法師當年和王榮和神父的忘年之交,基隆和深坑的隱修院和靈鷲山多年的交往,印證了慈善的心是人間最好的美德。甚而,當隱修院的修女為靈鷲山的訪客談到靈修,引用了《六祖壇經》。
當法師在聖代表母大教堂,代表師父為前教教宗芳方濟各墓獻花,是的,也像羅馬競技場獻上鮮花吧,為那些等不到一個宗教和諧的盛世而死難的靈魂。
然而,只要還有一個人為信仰受難,只要以宗教為名的戰爭仍然持續,羅馬競技場的獅子就永遠都在。心道法師就卸不下他的任務。 在羅馬,當法師和教宗相遇。

Views: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