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反思鬼月 爐香飄散

撰文.覺日

每到農曆七月,電子媒體和新聞報導蜂湧而出,告訴你鬼門開了,然後關於各種鬼月的習俗和禁忌,也繪聲繪影的灌給閱聽眾,好像對台灣人來說,鬼門開如此的天經地義 久遠存在的。

鬼門開和鬼月的習俗,在台灣民間社會,早就沾染了濃濃的物慾和貪念,是貪嗔癡慢疑的某種投射。我總覺得如果用人間貪念來投射所謂「好兄弟」返回人間的願望—如果真的有這件事情的話—那是真真實實的人間通鬼道。

我們看見,有城隍廟用鈔票當磚,建設鈔票城門,說要來迎接好兄弟。唉,人離去,身心都已解脫,對過去的執著攀附諸般放下,還在喜歡鈔票的,究竟是人,還是一縷神識?

反思鬼月,現代的資訊時代,我們是否需要一種新的思維。畢竟,當好兄弟「放假」返來,一一享用供品,你希望你的祖先、你已離去的親友,會淪為餓鬼道嗎?

根據資料,「鬼門開」的說法起源可追溯至明朝,當時皇帝朱元璋為鞏固皇權,將原本是吉月的農曆七月汙名化,散布鬼月不祥的謠言,並利用此習俗延續至民間。

明朝時期的移民也將此習俗帶入台灣,農曆七月成為「鬼月」的觀念在民間落地生根。多少年過去,媒體每年還這樣做報導,是媒體的懶惰和因循。

當然,佛教界對鬼月曾提出回歸正信正念的反思。意指雖然民間有鬼月禁忌的說法,但真正值得信奉的是宗教正道,並透過中元普渡等儀式來超度亡靈,而非盲從鬼月迷信。

這樣想吧,如果真有靈魂歸來,在短暫寶貴的時間內,應該不會去搶食物吃—沒有身體還會飢餓嗎?也不會去貪慕金錢財富,就像燒紙錢燒紙車紙屋給往生者的習俗一樣,他們還在乎財富嗎?

或許,他它們更想去探望親人或子孫,或許,他們只想靜靜的再走一遍熟悉的路,回味熟悉的景物。或許,就像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直到永遠》最後一幕,死去的消防員和戀人最後的見面,離去前說一句「我愛你」。或許,死生契闊有太多的或許。

農曆七月是慈悲月,這是一種真實的反思。你可以來靈鷲山的水陸法會護持公益牌位,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靈鷲山水陸法會每年特別設立公益超度牌位和啟建燄口,希望匯集各界善心,轉化災劫。

尤其近年極端氣候導致天災不斷,地球不平安,加上世事紛擾,戰亂未歇。敬邀誠心的你跟隨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無盡悲願,共同護持公益牌位,冥陽兩利,功德無量。

人間有太多的不確定和意外,有太多的災難帶走太多的生命,但是我們就在水陸法會安頓吧。

將人間的慈悲 推行到幽冥之間,死生兩安,一爐香悠悠飄散,’讓我們記得他們所有的好。

2025年水陸法會四大公益牌位:

1.世界各地暨臺灣因大洪水、火災、風災、地震、空難而罹難之亡靈等眾

2.烏俄戰爭罹難之亡靈等眾

3.2023至2025年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及伊朗因戰爭往生之亡靈

4.緬甸因328大地震、軍民衝突無辜死亡之亡靈等眾

Views: 8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