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呂政達 圖/陳佳蕙
第二天要去台中給師父慶祝生日,兒子半夜不睡覺,一直踱進我的房間,坐在床邊。他的看護要他去睡,兒子連說:「我可以走了。」
知道兒子語言結構的人,就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你走吧。」但是,兒子讀懂別人的意思嗎?如果擁護「自閉症缺乏同理心」的人肯定會說:「不會,因為他們沒有同理心。」但是,同理心不可測量,無法捉摸,也不是具體的某種能力,我想起莊子:「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不會快樂?」但,或許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讀心術的人,告訴你:你不是自閉症,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我兒子就讀得懂快樂的訊息,當父母和同伴呈現快樂情緒時,他會自然流露笑臉。我想自閉症者也不願沉浸在一個過於負面的情境,那是一種感染力。親戚的兒子是高功能自閉症,當他媽媽和別人爭吵時,他在一旁就顯得非常不安,發出怪聲音。
臨床諮商中,將同理心定義成「設身處地感受他人的能力」,從而說自閉症者缺乏同理心。其實隨著研究者的目的,同理心有許多種定義,它演變成道德判斷、情緒勒索、政治正確,甚至是責備人的藉口。你有沒有遇過,在各種人際關係中,當你不順他人的意時,對方就拋來一句:「你這個人,就是沒有同理心。」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保羅.布倫還寫了一本書,反對同理心,也反對用同理心看待自閉症。
其實,同理心最少就有「情緒同理」、「認知同理」、「理性同理」這些種類,人們常用來判斷自閉症者的是「情緒同理」。對自認為正常的人身上,這也不是簡單的能力,看一下台灣的國會新聞就知道了。保羅.布倫說:「你痛苦所以我痛苦,我能感受你的感受,這才是我這裡所要討論的同理心。」
美國詩人惠特曼在《草葉集》裡說:「我不問受傷的人是什麼感覺,而是自己成為受傷的人。」
可以存在這樣的人類社會嗎?也許我們就可以進到世界和平了。所以,我覺得不可以用同理心來判別自閉症,直到我們自己也成為自閉症。同理心並沒有在自閉者身上缺席,而是整個人類的表現,都在同理心裡缺席。
當無人機和飛彈滿空飛舞,我想帶著兒子去看魚。
View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