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佛陀的電影院:以惡為鏡

撰文.呂松庭        繪圖.陳佳蕙

我大學時讀心理系,跑去參加少年觀護的輔導,經過短期受訓,被派去青少年家訪視。

細節,我不記得了,也不記得那名青少年的模樣,但記得他跟我說過一句話:「你有在聽我說話嗎?像你們這種人,怎會了解我們這種人。」我那時還太年輕,也不知道怎樣反駁他。

多年後,這句話出現在電影《小丑》裡,那個女輔導員,同樣也不知如何反駁。那句話從當事人口中說出來,就像一面鏡子,讓聽著話的人,看見的其實是自己,同時也讓我們反省,「同理心」多麼的艱難。

在電影裡,小丑對著鏡子裝扮,但這時鏡子反照的,其實是小丑的顏彩,次數多了後,小丑以為那張五顏六色的臉就是他自己。我想,這件事情也發生在許多人身上。

小丑以為他透過玻璃,看見外面的世界,但如果在玻璃後面鍍上一層黑顏料,他看見的,還是自我影像的投射。

我們說,「小丑」這樣的惡人,呈現出反社會人格和自戀型心理扭曲,然而,一開始小丑只是想當個讓別人快樂發笑的喜劇演員,他一步一步變壞的過程,好像理所當然,卻也讓我們警覺到,在家庭學校社會或職場的對待中,如果一開始走了偏差,最後就可能製造出極惡之人。

《寄生上流》這部備受矚目的韓國電影,則闡明一個重點:一個安貧、想望著未來的家庭,只因為一次機會(誘惑)的來臨,最後變成集體的詐欺犯和殺人兇手。禪宗說「跟隨你的心性」,選擇聽從你的心,但你的心如果跟著誘惑走下去,那是名符其實的人性末路。

我們如何以惡為鏡呢?日本淨土真宗的親鸞和尚曾提出「惡人正機說」,對應他的老師法然和尚的「善人正機說」。和尚認為:「惡人尚且往生,何況善人,阿彌陀佛連惡人都救。」淨空老和尚說的這句話,也值得我們借鏡:「惡人善人都是老師,我們所處的境界也是老師。」

以惡為鏡,反思我們的身口意,有沒有因而埋藏下惡業的種子,甚至假以時日和姻緣的灌溉,造就出小丑如此的惡人。如果,曾經遭到霸凌、欺負和忽視的人,最後逐步走向做惡的不歸路?當小丑覺得沒有人在乎他,他好像並不存在時,引燃了社會仇恨的火苗。

《小丑》和《寄生上流》沒有走傳統「惡有惡報」的老路,反而介於神話和寓言之間,這兩部電影說的是更讓我們警惕的日常真理:惡,其實比我們想像的,還接近我們的本性。

Visits: 86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