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呂松庭 圖.陳佳蕙
那陣子宅在家,本來白天會分開活動的親人,就像生活在一個壓縮的時空裡,衍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衝突,再怎麼親的家人,彼此還是存在著差異。
和兒子一次衝突後,手腕多了一片瘀青,望著紫黑色的一塊,覺悟到自己原來仍是個容易發脾氣的人,那塊瘀青,讓我對自己多了更多的明瞭。
真的,就只是塊瘀青,當我靜下來,覺察到自己原來是這樣的人,坦然的接受自己的缺陷。
提出覺察減壓法的麻省醫學院教授喬卡巴辛曾說,覺察是發現沒被發現的存在事物的能力,「覺察是當下、無判斷的覺知。」當下,你不能判斷這種覺知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或者一開始就起分別心貼上標籤,就只是在當下,這個覺知湧上了腦際。
我相信覺察能帶來改變,就如手腕的瘀青,告訴我,自己的壞脾氣和沒耐性真的要改一改了。我相信,當覺察升起的時候,才明白為什麼佛陀圓寂時,要弟子依四念處修行。彷彿佛陀穿越時空說:「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就是最深的覺察。
從我們被困在現實框框的處境,要到達最深的覺察,是條漫長的道路,也許需要三世的修練。但把握日常的機會,把人生的每次危機都當作轉機,在覺察中體悟自己也有轉變的能力,當機會來到時,有如蝴蝶破繭再生。我想起不知在那本雜誌讀到的句子:「理順自己再理愛,生命之花若盛開,蝴蝶就會飛過來。」覺得,這也是在講覺察的歷程。
然而,何時才能「理順自己」呢?我如何知道這陣覺知是朝向正確的方向?在喬卡巴辛的減壓法裡,有一項功課是「每天覺察一件讓你愉悅的事」,我記下感想:「對人對事,不妨都只往正面想,只記得愉悅的回憶。」像兒子偶而出現的攻擊行為讓我煩惱,我在那個衝突過後的早上轉念想著,在已不算短的歲月,這個兒子陪伴老爸度過多少孤寂日子和風波。他默默地陪伴,我們的生命就如輕舟一路駛去。
生命是脆弱而無助的,但學習凡事都能往正面想,日本臨濟宗的白隱慧鶴禪師早起祈禱,總說「活著雖然是件苦事,但最少我們都還能夠呼吸,感謝菩薩。」白隱禪師創的「隻手之聲」公案似乎也參透與人的關係,兩隻手才拍得出聲音嗎?若察覺到一隻手發出的聲音,如何?
煩惱的時候,情緒按捺不住的時候,你有沒有像手腕瘀青這樣的印記,覺察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如此提醒我們身口意的攝受。
Views: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