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最後一隻布丁狗

文/呂政達 圖/陳佳蕙

林口文化路臨馬路的這棟大樓,進住頗多自閉症家庭,一起實踐雙老社區的理念。

夜間,會清楚聽見樓上的腳步聲,是那家的孩子晚上焦慮地踱步。彼此心照不宣,因為你家的聲響也清楚地傳進隔壁家。

說不定,這個深夜樓上突然傳出急促的腳步聲,是他家的孩子又離家逃走了,家人得出動去找他,他不太能跟外界溝通,但爸爸也給他的手機裝上定位,最遠一次,是去台中找到他。

或者,清晨樓下傳來一聲重響,難道是孩子癲癇發作?這是黃金時刻,那家的媽媽是喜歡演戲的幼芬,她告訴我,孩子癲癇發作的經歷,可以連結成他們家的生命史。如果能夠從頭說起,這棟大樓的每個家庭,是一篇篇動人故事。

前些時,公視新聞的台灣Plus拍攝了一段兩個自閉兒的故事。其中一個是我兒子,製作團隊來林口跟拍幾次,兒子有時不太合作,但跟媽媽上傳統市場那一段,卻笑得陽光。

要話說從頭或站出來講自己的故事,其實都會是內心的掙扎。媽媽寫下這段文字:「過去我不太談孩子的事,總覺得談教養的艱難,好像在討拍,自己要咬牙承擔。後來壓力大到整個家都要崩潰,才開始學習說出來是倡議權益的方式。

「通常要看我和兒子的文字報導或紀錄片時,會有些膽怯,害怕情緒太多,擔心為了凸顯艱難而對少爺的描述不公平。第一次我跳著看完這部紀錄片,隔天細細再看一次,又再看一次。每一次都像在心裡丟下一顆石頭,激起波紋,流下眼淚。是心疼兒子嚮往無拘無束的生活,追求能夠決定的自由有多麼不容易。我們都是。」

如果可以回到起點,我們選擇自由還是承擔?蘋果共同創辦人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人生每個事件都是一個點,當時看不出意義,等到路走到盡頭,每個點連成一條線,才能看出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紀錄片另一位媽媽跟女兒說:「再畫一隻布丁狗,最後一隻布丁狗,就可以了。」
聰明的,畫完最後一隻布丁狗,請告訴我生命的答案。

Views: 1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