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靈性生態工作坊:下一個佛來到前

撰文.紫式部

靈性生態是靈鷲山教團努力推廣,也是教團送給世界的一份禮物,四月七日在靈鷲山舉行的靈性生態工作坊,是由生態即靈性社會發展中心規劃的課程,在課程中廣泛收集相關的資料,也進一步深化靈性生態的內涵。

靈性生態縱然有許多種面向,但我們正本清源,還是從心道法師的「靈性即生態,就是DNA」開啟這趟探索靈性生態的道路。

心道法師開示:「造物者是誰?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 

有一段可算是生態學界的反省,來自美國氣候變遷顧問詹姆斯.葛斯塔夫.史貝斯(James Gustave Speth):「我曾經認為最重要的環境議題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生態系統崩潰和氣候變遷。我認為三十年的優秀科學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我錯了!最重要的環境問題是自私、貪婪和冷漠,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文化和靈性轉型。」

從實際的研究和實務經驗中,這種反思得來不易,這也是心道法師一再提醒世人,人心的貪嗔癡是生態問題的核心,必須從文化和靈性,開始一場改造的社會運動,生態的問題只會一再的惡化。 

心道法師開示:「個體的「靈性修持」,必然會引導出整體的「生態自覺」。當我們回到靈性的源頭,體會全然覺知的力量,我們將能覺察:地球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當我們用禪修、靈修、祈禱,淨化去除雜質、回到單純的靈性,就能用量子共振來轉化地球的現狀 」

當心道法師從禪修、靈修和祈禱來從事回歸靈性的純淨時,他所說的也就是文化的進化,那是下場人類必須進行的文化改造工程。心道法師說,人類文明的發展都是以「人」為中心,現在環保的理念都是「治標」卻不是「治本」;「靈性即生態」是治本,是在觀念上去做改變,體悟「萬物都有靈性,且平等地顯現在生態循環系中」,人類必須覺醒到這點,才不會唯我獨尊、任意地破壞地球生態。

 心道法師開示,我們從河的角度,來思考如何防治水患,我們從山的角度,來討論如何開闢道路,我們從心靈的角度,來重建美麗的家園,我們與大地和諧無爭,大自然也會給予我們一切的復甦、祥和。

 
在現今全球化的社會中,文化多樣性的議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尤其是在跨國交流、移民、觀光等方面,文化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文化作為人類的DNA,深深地扎根於每個人的生命中,並且影響著每個人的價值觀、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

其實,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透過語言、宗教、藝術、習俗、文學等方式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文化。這些文化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政治環境和人民的價值觀,同時也成為了後代學習和發展的基礎。文化貫穿著人類的歷史,對人的生活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文化是人類的DNA,就像人類的DNA是細胞的基礎,文化也是人類的精神基礎。這也靈性生態工作坊所標榜的「從腦到腳的全身通透,以知識驅動行動。」於是,靈性就是生態,這個前提自然成立。

四月七日的靈性生態工作坊,帶領我們穿越過去已有的成就,看向一個靈性常存、生態永續、萬物和諧、尊重的大未來。

工作坊記錄下一行禪師的話:「下一個佛將不會以個人的形式出現,而可能會以社區的形式出現。這將會是一個實踐理解和慈愛的社區,也是一個實踐正念生活的社區。這可能是我們對於地球的存活,所能做到的最重要的事情。」

於是在下一個佛陀來到前,靈性生態正是人類當前的要務。

Views: 5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