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顏靜
今年的靈鷲山總本山徒眾講習,在寂光寺舉辦,這是尋根之旅,意義尤其重大。
寂光寺位於龍潭湖,是心道法師的地,買的地,前面靈骨塔是很實修的地方,從靈骨塔再到寂光寺主都要在墳場修行,寂光寺是從零開始的,是修行的基地,從這裡心道法師才開始結法緣,主要教〈大悲咒〉、禪修,這裡是心道法師的發源地,是山上的祖庭心道師父說,他主要修行時期都是在宜蘭紮根成熟的。在佛光山出家,並於1972年在苗栗法雲寺受戒後,1973年就到礁溪二結莿仔崙的舊圓明寺開始獨修,這段「圓明寺時期」持續約2、3年,圓明寺傾頹崩塌後,就轉到附近約一公里處一座鄉公所的廢棄靈骨塔,繼續塚間修。
靈骨塔共七層,除了第一層存放骨罈,其他均空置廢棄,師父將第二層當作關房取名「啊!靈山禪院」,在此日中一食,「靈骨塔時期」前後約一年,是心道師父禪定最得力的時期,有很好的覺受,後來被違緣障礙,師父不勝其擾,不得不另覓他處,之後尋地才來到龍潭湖邊。
1977年,心道師父輾轉找來到距離靈骨塔4、5公里外的龍潭湖畔。經人介紹,以一萬餘元取得四分多地,接著開始搭建茅棚,取名「如幻山房」,延續塚間修的精進。逐漸安定下來之後,陸續完善殿堂、廚房、廁所等設施,以禪門的「常寂光淨土」命名,寂光寺建寺因緣即由此而來。1986年9月15日宜蘭縣政府於核發「寂光佛寺」寺廟登記證,這裡正式成為心道師父創立的第一座寺院。
那時的生活很簡單,師父幾乎都用功在禪修,每天到墓地去打坐10幾小時,內外打理、接待都靠弟子承擔。他們都曾回憶道,師父每晚9到10點之間去墓地,翌日清晨6點回來。在墓地時,是不倒單的,一直盤坐在那裡,就在一張像轎子的小籐椅內,只有兩尺半見方,椅腳用竿撐起幔帳,一體成型,逢到雨夜,就加用雨布蓋著。
法性法師回憶那段時間總是說:「只要看過師父為法忘軀的那種勇猛,自己就很慚愧、會被激勵,那時我每天打坐時間都超過8小時以上。」
對於為何要採行塚間修的苦行?師父曾說:「一想到這些祖師大德的實修苦行,就很嚮往,我想這些祖師們可以這樣做到,我也可以做到,在山林野外、山洞墳墓閉關,看到他們用生命去求道、修道,為了探究內心的本源,追求無上的解脫,我想,既然他們都可以這樣去做、去證悟,我也可以,我就這樣跟著他們去做:住破房子、住墳墓、住山洞,這樣虔心,去禪修。」
心道師父經歷10年的塚間修,效法大迦葉尊者的「頭陀苦行」,所謂「頭陀行」主要奉行十二條軌範:處阿蘭若處、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受一食法、節量食、中後不得飲漿、著弊衲衣、但三衣、塚間住、樹下止、露地住、但坐不臥。其中六條屬於「住處」、四條屬於「食事」、兩條屬於「穿著」。主要就是要幫助修行者的生活更專注於精進,更易除貪欲,棄除惡法,專心辦道。
Views: 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