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千古第一人:玄奘大師

撰文.曹郁美

大凡宗教電影都不好拍,除非它是紀錄片,否則投入市場上是要接受票房考驗的。

年長讀者您是否記得好萊塢電影 《賓漢》,劇中的耶穌僅出現背影,他背著十字架前行,堅忍而負重讓人印象深刻。為何如此?為何不露臉?

第一,耶穌並非本片主角,他的背影僅出現一分鐘。

第二,導演要找誰飾演聖者?聖者一向有完美、聖潔形象,誰能擔當呢?以背影展現應是再恰當不過。

再說,雖是劇情片,通常大家要求「忠於史實」、「不可偏離」,但又不能沉悶,免得觀眾不買單。因此劇情為了製造效果而加油添醋,亦是難免。

最近我欣賞了一部2016年的中國電影《大唐玄奘》,上述的優缺點它都有,但仍是一部好看的傳記電影,由黃曉明飾演玄奘大師,形象與演技皆優。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我心目中「千古第一人」的玄奘大師(西元602年—664年)。

西行取經者玄奘並非第一人,例如三國時期的朱士行(203 年—282 年)、東晉的法顯(334年—420 年)。但因資料欠缺,後人瞭解不多。

又,朱士行是僧人,因當時僧人並無法名,直至東晉的道安法師才統一「釋」為僧人之姓。

他們為何要西行取經?因為當時典籍經過翻譯後十分紊亂,為了求取原典(梵文、西域文,當時人稱為「真經」),他們冒險西進,真可用「求法忘軀」一詞形容。以玄奘大師來說,他的目標是取得《瑜伽師地論》原文,所以「學習外文」也是他們的重點項目。

依照唐代的朝廷規定,通過關隘(國境)必須有「過所」,類似今日的出入境護照。

但因朝廷不許,玄奘在久等不至的情況下只好不告而別、偷渡出境。一路上幸運過關,並得高昌王(今新疆之吐魯番)禮遇,派員護送至天竺的迦濕彌羅國(今喀什米爾)。

西行取經多半由首都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到達新疆,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和蔥嶺這條「絲綢之路」,然後沿蔥嶺以西向南進入天竺國。它有多艱險?法顯在他的《佛國記 》中這樣寫:「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則皆死無一全者。上無飛鳥下無走獸。」也就是說他們只能以人與動物的枯骨為路標,再憑日月判別方向,先別說那烈焰炙人,入夜後還寒風刺骨或是降雪,冷熱溫差大、氣候惡劣。

一天,玄奘忍著極度乾渴,想起寧可西進而死,決不東歸而生的誓言,堅決前行。但走了 5 天再也挺不住,昏倒於沙漠上了。幸虧馬兒馱著他找到一處綠洲,一路上可用「九死一生」來形容,終於到達佛陀的原鄉:天竺國(印度)。

玄奘大師自幼出家,26 歲赴天竺取經,41歲回國,62 歲圓寂。遊學西域(今名中亞)、印度各地,語言能力更強了。他師承印度那爛陀寺戒賢大師,曾領受師命講《攝大乘論》、《唯識抉擇論》,又作《會宗論》、《破惡見論》駁斥當時佛教或外道的邪知邪見,樹立了大唐僧人的威望。這一切經歷,都寫在他撰述的《大唐西域記》裡。

《大唐西域記》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 年),為玄奘遊歷印度、西域十餘年之見聞錄,其中包括了新疆至南印度140 多個國家,提供大量的印度史料。無論是親自抵達或僅是聽聞,書中用「至」和「行」兩字區分。

中國文史學者王世平表示:「玄奘用腳步量出的里程,竟準確到一里不差……。」其中卷第二,先對印度進行總體描述,並更改舊譯名「身毒」和「天竺」為「印度」,這個譯名一直沿用至今。

此外,知名的佛教景點如鹿野苑、那爛陀寺、菩提伽耶、阿育王大塔、桑奇大塔是如何發現?那是英國考古學家亞歷山大.卡寧厄姆(Sir Alexander Cunningham,1814 年—1893 年)依照玄奘的描述找到的,轟動了考古界;單憑這點即知大師的貢獻。

唐貞觀十九年(645 年),大師帶回 657 部佛經返回大唐長安,並開始他的譯經志業。高宗永徽三年(652 年)玄奘在長安慈恩寺的西院增築五層塔,用以貯藏自天竺攜來的經像,即今陝西省西安市大雁塔的前身。

大師所譯經典甚多,《大般若經》600 卷即龐大譯作,其中僅262 字的《般若心經》尤受歡迎。唯識學在中土較受忽略,原因是它名相複雜、常令人暈頭轉向,玄奘大師卻視為重點而成立法相宗。《成唯識論》、《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論》等皆是該宗重要寶典。

大師圓寂後,遺骨安置在長安(今名西安)少陵原的舍利塔內,後來分出一部分至南京的玄奘寺。至於臺灣日月潭玄奘寺供奉大師的舍利,又從何而來?那是因為中日戰爭(俗稱八年抗戰)期間,日人在南京掠走大師的靈骨,供奉在日本琦玉縣慈恩寺。西元1955 年始迎靈骨來臺,先供奉於日月潭畔之玄光寺,次年再遷迎入玄奘寺。臺灣不但有玄奘寺、玄奘紀念館,新竹還有玄奘大學哩。

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創作的《西遊記》,是以玄奘大師西行取經為雛形而發展出來的章回小說,但書中的唐三藏卻是個心地善良、性格軟弱、毫無作為之人,哪像真實的玄奘大師那樣堅毅勇敢、百折不撓?至於周星馳拍的電影《西遊記》,那更是搞笑到底了。

玄奘大師是世界級人物,乃無庸置疑。我們永遠尊崇他!

來源:第331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9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