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曹郁美
每個民族都有他的寓言,是屬於道德教育或警世智慧的短篇故事,如古希臘的伊索寓言、佛教的《百喻經》等。
今天就要來說一個不丹 Punakha Monastery 寺院壁畫的故事,在臺北的「蒙藏文化館」也有類似畫作(應是複製品),它的名稱是「和諧四友」。哪四友?分別是大象、猴子、兔子和鷓鴣鳥,牠們互相站立在別人身上:大象在最底下,猴子站在牠身上;而兔子又站在猴子頭上,兔子頭上則站著一隻鷓鴣鳥,鷓鴣鳥啄下了樹上的果實⋯⋯。
這個故事是說,這四隻動物在爭論這棵大樹是屬於誰的?牠們紛紛說出「屬於自己」的理由,然而又各有缺陷:雖然大象又巨大又強壯,還是需要敏捷的猴子才能摘下果實。但如果當初鷓鴣鳥沒有吃下種子,讓種子跟著排泄到土壤中,就不會有樹的出現。而如果沒有兔子在土中挖洞,讓土壤通氣與保留水分,樹也不會長得又高又壯。
這四隻動物代表了四種棲息地,大象在大地上,猴子在樹上,兔子在地下,鷓鴣鳥在天空。
牠們展現了合作的美德,凸顯在大自然循環中,不管大小動物,所有元素都互相關聯、互相依靠,必須攜手合作才能擁有美好環境,故名「和諧四友」。也就是說大樹是共有的,屬於大家的。也有一種說法是四隻動物代表了四種生命的素質:大象象徵力量、猴子象徵智慧、兔子象徵敏捷、鷓鴣鳥象徵願景。
每一個人或動物必須四者兼備,生命才會圓滿。更深層的含義是,四隻動物象徵完整的身心靈,大象代表身體、猴子代表理智、兔子代表情緒、鷓鴣鳥代表靈魂,一個生命要保持身體、理智、情緒和靈魂的平
衡,那才是健康、完整的。
這幅由 17 世紀流傳至今的壁畫,色彩及線條簡單卻充滿了意涵,讓人不由得對不丹這個國家好奇起來。
不丹位於亞洲南部、喜馬拉雅山脈東段,是南亞地區君主立憲的國家。不丹人來源於古代西藏(舊名吐蕃,今稱圖博),長期是吐蕃的從屬國,直到清代,不丹才獨立起來。以今日而言,它與臺灣並未建立邦交。
不丹是個全民信仰的國家,公元 7 世紀佛教傳入,至今有 74% 的人口信奉藏傳佛教,主要教派是竹巴噶舉派,另有 25% 的人口信奉印度教,極少部分是其他宗教。總體而言,不丹有幾個特色:
一、它在宗教文化上源於西藏,其實在政治、外交、經濟上與印度關係密切。例如不丹擁有充沛的水資源,長期以來極大的經濟收入是:銷售水力發電的電力予印度。也因為如此,不丹的許多行動必須考慮印度的感受,不敢大意。
二、不丹的森林覆蓋率為 72%,花草樹木聞名於世,主要樹種有菩提樹、橡樹和松樹。
三、不丹遲至 1974 年才開放外國人入境,至今旅遊業成為它的重要經濟支柱。然而觀光客只能參加受政府嚴密監督的觀光行程,3 人或以上的團體逗留,每人每天要繳 200 美元的稅金,目的是保護不丹的自然環境及古老文化。
四、更令人驚訝的是,不丹是世界上最後一個開放電視與網路的國家,由此可知它有多保守、多不講究科技與娛樂了。
各位讀者,若您對來源於不丹的這張「和諧四友」壁畫有興趣,不妨造訪位於臺北市青田街 8 巷 3 號的「蒙藏文化館」,瀏覽、思索其中韻味。
來源:第330期《有緣人月刊》
Views: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