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清順
近期一項新研究發現,在各種動植物蛋白質的檢測中,有高達90%驗出含有微塑膠成分,其中又以蘋果和胡蘿蔔含量最高。而另外一項研究則發現,在頸部動脈中驗出有微塑膠、甚至奈米塑膠的人,未來3年可能因心臟病、中風或其他原因死亡的風險,會是血液中沒有驗出塑膠成分者的2倍。
據CNN報導,科學家近期在《環境研究》期刊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在高達90%的動植物蛋白質中驗出含有微塑膠(microplastic)成分。
所謂的微塑膠是指大小介於5公厘至1微米間的塑膠顆粒,小於1微米的則稱為「奈米塑膠」(nanoplastic)。
而在此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共檢測了十幾種常見的蛋白質,包含牛肉、雞胸肉、海鮮、豆腐和其他蔬果等。
檢測結果發現,受到塑膠污染最少的3種食物分別是雞胸肉、豬排和豆腐。而蘋果和胡蘿蔔則分別是受污染最嚴重的水果和蔬菜,每克含有超過10萬個大小不超過10微米的塑膠微粒。
研究團隊認為,微米和奈米大小的塑膠微粒,可能在植物從根部獲取養分的過程中一同被吸收,再藉由維管束組織運送到植物的各個部位。
除了蛋白質之外,CNN在報導中列舉了另一項澳洲昆士蘭大學的研究,該研究指出,人類每吃下半杯米飯(約100克),就可能同時吃下3至4毫克的塑膠物質,如果是便利商店的速食白飯,甚至會翻倍跳至約13毫克。
不過該研究也發現,透過洗米可以減少約40%的塑膠含量,同時也有助於減少重金屬砷的含量。
另外瓶裝水也被指出含有大量的塑膠微粒,CNN引述3月的一份研究顯示,每1公升的瓶裝水,含有約24萬個不同種類的塑膠微粒。
CNN在報導中指出,目前已經在人體的肺部、血液、嬰兒胎盤組織甚至母乳等處,都曾檢測出含有微塑膠成分。
雖然目前對於人體內微塑膠成分可能對器官功能帶來的影響所知還不多,但先前一項研究曾發現,在頸部動脈中被驗出含有微塑膠者,在未來3年內因為心臟病、中風或其他原因死亡的風險,會是沒有驗出者的2倍高。
專家也指出,進入人體的塑膠類型中,奈米塑膠是最令人擔心的一種,因為它僅有奈米等級的大小,可以侵入各主要器官中的單一細胞或組織,並導致體內沉積其他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例如PFAS或重金屬等。
如何避免把更多塑膠吃下肚?
賓州州立大學貝倫德分校的學者梅森指出,其實塑膠跟人類表皮會持續脫落一樣,也會不斷掉落細微的小碎片,尤其是在打開各種塑膠包裝的時候。
對於該如何減少接觸塑膠甚至將它吃下肚,梅森給出了4項建議:
1. 避免吃任何以塑膠容器盛裝的食物,並盡量改用玻璃、琺瑯等其他容器。
2. 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時勿用塑膠容器盛裝,可改用玻璃製品,或是直接使用爐子加熱。
3. 穿著以天然布料材質製成的衣物、購買天然材料製成的消費品。
4. 盡可能多吃新鮮食物,減少購買以塑膠包裝的加工食品。
Views: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