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觀音菩薩是男是女?

撰文.曹郁美

觀音菩薩究竟是男是女?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回到歷史層面,由祂的源流、發展談起。

不過先簡單地說,觀音菩薩在印度多出現男相,在漢地(中國佛教)多出現女相,在藏地(西藏佛教)比較不強調性別,但有「度母」的說法,也就是母親形相。而南傳佛教國家(即東南亞),則根本不見觀音菩薩。

再簡單地說,觀音菩薩為大乘佛教的產物。因此你對東南亞民族說彌陀、觀音,他們一臉茫然呢。何以如此?

佛教誕生於 2500 百年前(釋迦牟尼佛與孔子的年代相去不遠),經過輻射狀往亞洲地區散播,必然經過「在地化」,也就各自產生豐富多采的教義與精神。撫慰眾生、消災解厄、自利利他,是舉世宗教的內涵與本質。至於他們之間有些差異、令人困惑之處,也就自己把它銷融吧。拘泥於某些事相上,反倒無益於解脫、自在。對於觀音菩薩的來源問題,我們應作如是觀。

觀音菩薩大約起源於公元2 世紀的印度,「蓮華手菩薩」是祂的最早形象。顧名思義,「手持蓮花」是重要象徵。因此有西方學者研究,蓮華手菩薩的前身是印度古老的蓮華女神,具有豐饒、富庶、擁抱大地的意義,是原始民族祈求的對象。

在印度的耶羅拉(Erolla)石窟裏的蓮華手菩薩,身著王子裝,左手持蓮花,右手施與願印,腳踏如意姿(又名大王遊戲姿)清楚地傳達一個訊息:祂現男相。而阿姜塔(Ajanta) 石窟裏的蓮華手菩薩則以壁畫呈現,乃笈多王朝的畫風。他頭戴高冠、五官俊美、加以身軀擺動,整體看來典雅優美,但難以分辨性別。

有趣的是在中國明代畫家丁雲鵬所繪的觀音像,身穿薄紗、衣履飄飄,串飾滿身又頭戴華冠,是典型的女子形相,偏偏唇邊有兩撇鬍鬚,又狀似男子。這是怎麼回事?中國佛教在唐宋之際已把觀音女性化了,為何有這「男女合體」?

有一種說法是美術史上的「疵間流光相」,意指鬍子和髭間的顫動放光,乃聖者說法時辯才無礙的象徵。這使我們想起臺北故宮珍藏、宋代流傳下來的「如來說法圖」(作者不詳),世尊(即釋迦牟尼佛)就留著兩撇鬍子,身旁的聲聞弟子、天王、天女、供養菩薩等皆沒有。

因此有一種可能是:丁雲鵬所繪的觀音像、宋代的「如來說法圖」唇邊都有兩撇鬍子,是「疵間流光相」,具有高度象徵意義,若作

「鬍鬚」解讀就狹隘了。以上是筆者之見,是否正確祈就教於方家。

觀音菩薩究竟是男是女?只消讀讀《法華經 ‧ 普門品》即知,祂有 32 種化身,因應眾生的需要而現身說法。可以化身為佛、聲聞,乃至於人、非人等。換句話說祂可以是男是女,也可以無性別。

在禪定境界中一旦進入無色界(即四禪八定),哪來的「色」可言?既然無色、無形體,只有絕對超脫的精神狀態,「性別」有何重要?《維摩詰經 ‧ 觀眾生品》云:「一切諸法無有定相,非男非女,一切女人亦復如是,雖現女身而非女也。」不正是最佳說明?

可知是男、是女不重要,效法觀音菩薩慈悲濟眾的精神才是王道。

 

出處: 279期有緣人月刊

(本文作者為東吳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靈鷲山慧命成長學院講師。著有「《華嚴經》之如來放光」、「十方成佛──華嚴小百科」等書。)

Visits: 383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
本網站由橡網Andy(橡實資訊)建製維護